论荀子对孔子立言修辞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选题:孔子 + 荀子 ; 参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荀子以孔子为师,其立言修辞思想与孔子总体上一致,但比较而言,荀子对立言修辞更重视,其认识更全面,阐述更深入。荀子对孔子的立言修辞思想有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立言修辞的态度、立言修辞如何适合题旨情境、修辞美学的取向、立言修辞的标准以及话语理解五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使然,一方面是孔荀不同的言语风格所致。孔子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荀子旁征博引、雄辩滔滔,他们对立言修辞的认识和见解深刻且富有创见,展现了一代哲人的独特风采。
[Abstract]:Xunzi, with Confucius as a teacher, is in line with Confucius's rhetoric, but in comparison, Xunzi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rhetoric and rhetoric. His understanding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in-depth. Xunzi has a furth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s rhetorical ideas. It is embodied in the attitude of the rhetoric and the rhetoric is suitable for the theme situation and rhetoric. The orientation of aesthetics, the standard of rhetoric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discourse are five aspects. The reasons are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of Xun and Xun. Confucius is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and Xunzi is on the other hand, and the eloquence is eloquent, and they are profound and creative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opinion of the rhetoric. It shows the unique style of a generation of philosopher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先秦儒家修辞研究”(批准号10BWXJ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丁秀菊;;孔子“辞达而已”的语言学解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丁秀菊;;孟子“以意逆志”的语义学诠释——基于修辞理解角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池昌海;孔子的修辞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丁秀菊;;“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学诠释[J];周易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敏,潘明霞;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刘然;;自觉智慧的启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刘旺余;;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文体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赵振洲;;论双关的界定及其与语境的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甘翠华;;汉英成语修辞特点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周翔;;汉语合音词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乐金声;汉语仿词与英语类比构词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胡世雄;;三一理论与国外修辞学——试谈三一理论的创新意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晓辉;;语义双关修辞解读中的隐喻思维与认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晓辉;;双关辞格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瑛;;儒家文质兼备论浅谈[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文姣;“以水取譬”—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詹娇;网络语言形成发展动因分析及其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石;“解诗”与“用诗”[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朱玲;“修辞立其诚”: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兼与古希腊修辞理论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韩国良;;“修辞立诚”解[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现臣;《论语》中的“诚”与“信”[J];孔子研究;2003年04期
5 姜飞;“修辞立其诚”新解[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王希杰;略论“修辞立其诚”[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王廷贤;“修辞”考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周裕锴;“以意逆志”新释[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6期
9 尚永亮,王蕾;论“以意逆志”说之内涵、价值及其对接受主体的遮蔽[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10 王海明;试论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三次转换[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1912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1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