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语篇体裁结构与时态组合模式的元功能研究
本文选题:语篇体裁 + 时态组合模式 ; 参考:《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摘要】:时态作为词汇语法层面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组合模式与语篇体裁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目前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专门探讨时态组合模式在语篇体裁的构建以及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在时态组合模式中实现关系的文章较少。为此,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体裁结构和功能时态系统的分析原则,选用英语学术论文和学术演讲语篇中的时态组合模式为分析对象,阐释时态组合模式在学术语篇中的实现形式及其概念、人际与语篇功能意义的构建。
[Abstract]:Tense, 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lexical grammar,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nre of discourse.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re are few articles devo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mporal combinational patterns in discourse genre, the concept, 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in temporal combinational pattern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principles of genr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tense system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temporal combination model in English academic papers and academic speech texts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It explains the realization form and concept of tense combination pattern in academic discour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functional meaning.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非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英语教学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GPA105050)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曾蕾;学术语篇体裁网络的构建与学术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2 何伟;系统功能语法时态系统概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3 曾蕾;于晖;;“投射符号”的人际意义及其等级模式之构建[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侯家旭;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王玉明,冯晓英;叙述视角的选择与文体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李晓陆;新闻语篇功能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赵文辉;英语重复现象的语用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杨朝军;翻译过程论——论翻译的过程与过程的翻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邓芳;英语语篇的连接手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战秀琴;英语写作语句衔接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熊春茹;Ei收录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语篇的体裁性要求[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庄丽莹;;面子体系与话语中的策略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郑建萍;;从系统功能语法看布什每周电台演讲主位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杜文萍;;浅谈同声传译中的二效兼顾——效力与效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郑伟晶;;商务英语口译特点[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慧;;关于口译教学中主要要素的几点思考[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艳频;;串词在“说新闻”语篇中的衔接特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胜莲;中英语言期刊英语论文摘要的对比体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崔玉芹;论语篇连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3 张海华;论以语篇作为翻译单位[D];延边大学;2000年
4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唐建萍;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许朝阳;文体学与英语口语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温金海;论H.P.Grice的“会话含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严灵;论俄语篇章中的景物描写[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张长娟;科学语体篇章的分析与教学实践[D];黑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永生,董宏乐;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2 杨雪燕;;篇类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层次性[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3 黄国文!510275;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4 何伟;系统功能语法时态系统概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5 胡庚申;国际学术会议的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6 曾蕾;从逻辑功能到经验功能——扩展“投射”现象的概念功能模式[J];现代外语;2002年03期
7 曾蕾;论系统功能语法中“投射”概念隐喻句构及其语义特征[J];现代外语;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青梅;王益平;;学术论文与学术演讲的语境变量对比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慧艳;;英汉社科学术论文的体裁差异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3 尚媛媛;语境层次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72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7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