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论框架下的汉英提升动词对比研究
[Abstract]:Chinese and English ascending verbs have different syntactic expressions. The generation of Chinese lifting structure depends on the 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gument in the input item, and the generation of the English lifting structure depends on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complement clause of the lifting verb in the input item. The subject position of Chinese non-lifting structure must be empty and the subject position of English non-lifting structure subject must be filled with fictitious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0FYY015)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2400450475)
【分类号】:H314;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逢甫;;汉语的提升动词[J];中国语文;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兴胜;;“难易”结构形容词性谓词及其补语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2 王珏;陈丽丽;谭静;;句子的三层结构及其分析程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敏;;最简方案下的提升结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4 李乐郴;;提升结构与控制结构的比较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宋红梅;;“V起来”句作为有形态标记的话题句[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6 张滟;;“事态限定”句法语义研究——基于“交互主观性”认知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7 陈继东;英语Tough结构可习得性问题初探[J];现代外语;2001年02期
8 谢元花;;中国学生对英语提升动词的习得初探[J];现代外语;2008年03期
9 王珏;;句子的三层结构及其三层分析法——一种新的句子结构观与析句方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喻浩朋;;英汉提升结构的生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褚俊海;汉语副词的主观化历程[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玲;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完句成分学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s銀N;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金山;最简方案下汉语中间结构的句法生成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何毅;英汉提升结构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亚锋;中国英语学习者对TOUGH结构的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慧尔;英语提升动词习得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梁政;现代汉语示证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彭修洁;最简方案框架下英汉提升结构对比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7 李乐郴;英语提升动词的习得[D];湘潭大学;2011年
8 刘艳丽;提升结构的句法再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戬;;云南方言连续变调的优选论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曹阳;冯柱;;俄汉词层面的语用信息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胡骏;;英汉词汇中“鱼”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刘世晓;;漂洋过海之“道”——《道德经》两个译本片段比较[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杨伊;张贝;;英汉人称代词使用对比研究——基于长篇小说的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6 李建新;;哈萨克语自身代词“Фz”与汉语人称代词“自己”对比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赵晓丽;;汉、英、法语中双及物结构的对比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1期
9 刘佳;;试析平遥话两字组连读变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10 李霞;陆海峡;;英汉语对比综述[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敏欣;;电针、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2 姜宏;;功能语法对比研究:评述与展望[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支永碧;;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对比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唐磊;;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谈《现代日中常用汉字对比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王晓梅;;优选论对自由变体的解释[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管春林;;《英汉否定对比:回顾、述评与展望》摘要[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翟润梅;;太原方言声调的优选论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尹玉霞;;汉语连读变调对优选论的挑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孔慧芳;;合肥话轻声的语音性质及优选论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潘用福;;“永隆通宝”钱、范和拓片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明;东南亚地质矿产对比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3 马琳;华南与朝鲜半岛南部地矿对比研究展开[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5 曾禾;中日合作开展地质研究[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7 特约记者 曹菲;中日联手研究区域成矿作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8 杨述春;宏观对比 微观把握 点面结合 诠释课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包建斌;甘南6个畜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宇 通讯员 孙玫玲;京津利用双塔合作开展城市大气污染对比研究[N];中国气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李晓东;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武和平;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进行体标记的优选论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高;汉英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及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代虎;中美地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艳丽;汉英非基本颜色词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书丽;基于语料库英汉财经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倪鹏;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瑞雪;新闻英语与法律英语文体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甘娟;旅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罗洁;“风”的概念隐喻的中英文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阮氏秋香;汉越成语对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翟代清;中国八大古都旅游业发展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02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0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