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言接触的类型差距及语言质变现象的理论探讨——以中国境内几种特殊语言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09 13:59
【摘要】:通过对中国境内的倒话、诶话、莫语、回辉话等特殊语言的分析研究,发现深度接触语言间的类型差距大小与其语言质变的不同结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进而探讨了语言质变的充要条件、语言质变结果的预测等理论问题。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some special languages in China, such as inverted language, Ai dialect, Mo dialect, Hui dialect and so 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ize of the type gap between the deep contact languages and the different structural patterns of their language qualitative changes have certain internal relations. Then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language qualitative change and the prediction of language qualitative change result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南开大学2011年度文科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NKC1137)的资助
【分类号】:H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2 曾晓渝;高欢;;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3 曾晓渝;尹世玮;;回辉话的性质特点再探讨[J];民族语文;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武曦;;试论语言接触引发的羌语对当地汉语的干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李智广;刘忠平;;Thomason的借用等级说:以古英语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3 林煜;;五四运动时期汉语语法欧化的主要特点[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4 廖慈惠;李向奇;;文化接触、语言接触与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机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双成;;青海西宁方言的给予类双及物结构[J];方言;2011年01期

6 龙海燕;;关于语言接触的几个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7 张军;;白语方言否定标记的特征与来源[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8 温冰;邓小琴;;梅州客家话粤语借词的语言接触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白萍;;内蒙古俄罗斯语的形态特点[J];民族语文;2008年04期

10 李云兵;;语言接触对南方一些民族语言语序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晓东;瑶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白萍;内蒙古额尔古纳俄罗斯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忠泽,高泽强;试谈海南回族古籍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回族研究;2000年04期

2 郑贻青;海南三亚回族多语现象分析[J];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3 陈乃雄;;五屯话初探[J];民族语文;1982年01期

4 欧阳觉亚;郑贻青;;海南岛崖县回族的回辉话[J];民族语文;1983年01期

5 郑贻青;;再谈回辉话的地位问题[J];民族语文;1986年06期

6 倪大白;;海南岛三亚回族语言的系属[J];民族语文;1988年02期

7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8 黄行;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9 韦茂繁;;五色话性质研究[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10 江荻;;回辉语揭示的语言接触感染机制[J];民族语文;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娇;;刍议俄语中表示评价的句法成语[J];俄语学习;2011年04期

2 夏仪萍;;中日语言的[格]考察[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3 赵国栋;刘潇;;混沌语言学视角下的外来词处理策略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玄颖双;李茂宁;;高职艺术设计教材结构模式设想[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5 赵华;;《德伯家的苔丝》小说结构浅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成立;;莎士比亚传奇剧中人物的结构模式[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段丽杰;;新闻发布会的话语构建模式[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8 陈建伟;;语言接触中方言特征的易位研究——以临沂方言为个案[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步连增;;南方汉语中量词定指现象来源初探——以桂南平话为例[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10 谭晓平;;苗瑶语的动结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道圣;万泽辉;章爱凤;王坚娅;潘洁雅;;植被类型、结构与引发森林火灾相互关系的研究[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丽卿;;海洋旅游产业结构模式及其空间拓展[A];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开发与管理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时仪;;略论语言接触与文白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陈保亚;;全球化语言接触背景下的多语现象和多语制研究——建立语言遗产保护和多民族互协共存的科学依据[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孙正太;;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陆玉麒;;中国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张蕾;;代词“他”的虚指用法及产生原因——兼论“V他+……”结构的特征[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德汶;詹华贵;孙振泽;王金萍;;一次东风波过程的初步分析[A];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曾孝振;;体育馆声学设计的建筑因素——屋盖结构的声学特性[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锡伦;语言中的类推现象[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崇义;用国家权力结构模式原理定位中国特色检察制度[N];检察日报;2007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樊崇义邋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 王戬;权力结构模式原理与中国特色检察制度[N];检察日报;2008年

4 禹言;一部大型语言国情专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记者 王坤宁;中国56个民族有129种语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莫砺锋;一部颇有新意的文学史教程[N];文艺报;2007年

7 ;中国电力市场名词解释(26)[N];中国电力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金霞;上海奶源模式能否移植全国[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教育局 张建坤;教案还是个性化的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新的结构模式——分布式网关[N];中国电子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4 梁文举;下辽河平原持续农业生态结构模式设计专家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95年

5 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阳;俄汉简单句命题语义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顾钦;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邓凤民;汉藏语系语言差比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春华;新疆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的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泽奎;我国金融监管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李香花;我国现代审计理论体系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胡永喜;中国现代散文结构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绍泉;用“安置、效益、发展”结构模式重塑和发展国有煤炭企业多种经营[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王波;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式研究及应用[D];四川大学;2001年

6 刘志强;城市居住区开放型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王艳;拟声拟态词理解直感之认知结构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靳俊;贵阳市中心区住宅结构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毕青;犹太民族精神的载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达婷;信息产业专门化街区的建构——从“电子一条街”到“电子街区”[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59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59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