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翻译中形似的重要性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subtle types of literature, the beauty of poetry focuses on form and content.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about poetry translation. The author draws lessons from vari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from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advocates t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provide a version that i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original poem in all aspects, and at the same tim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he poetic likeness in poetry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国;;学者眼光与译家技艺的交汇——论赵毅衡的诗歌翻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2 宋伟光;;诗歌与艺术的角逐——兼及诗性空间[J];雕塑;2011年03期
3 彭东丽;;诗歌意境与小说意境异同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4 李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早发白帝城》及其三种译文[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陈可培;;论卞之琳的诗歌翻译与格律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丹;;浅析莎翁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7 王苏华;;色彩与艺术、生活[J];艺术·生活;2002年06期
8 戴丽;;闾进:让艺术不再只是奢侈品[J];中国商人;2011年08期
9 方婷;;音乐中的文学性与文学中的音乐性[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欧阳文明;;爱伦坡《安娜贝尔·李》与苏轼《江城子》的对比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王先霈;;资本主义生产同艺术和诗歌的敌对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洛地;;诗乐关系之我见[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姜欣;姜怡;;刍议典籍诗歌译作与原作思想风格的协调与整合——从陆羽的茶诗《六羡歌》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冯颖钦;;汉英重叠诗法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韦启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9 张跃军;;从《比萨诗章》中汉字的使用看其对中国文化的表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光林;;试论诗歌创作中的意象手法[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我们的孩子还需要读诗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余向阳;拾起诗歌的亮丽与尊严[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潞潞;怀乡病与诗人的阵痛[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叶玉琳;不要忘记诗歌的姓[N];福建日报;2001年
5 沈庆利;诗歌:永恒的诱惑[N];中国审计报;2001年
6 黄志浩;诗歌“青绿”意象溯源[N];文艺报;2005年
7 钱志富;诗的音乐意境[N];文艺报;2005年
8 于坚;我谈散文[N];云南日报;2004年
9 宋毅(作者系莆田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诗的疏离与承担[N];文艺报;2004年
10 鲍昌宝;21世纪的新诗:走出语言的迷宫[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明敏;阿拉伯阿拔斯“苦行诗”及其与中国唐宋“出家诗”之比较[D];北京外国语学院;199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红梅;太阳原型意象的历史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小艳;托马斯·哈代与徐志摩的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孙创业;试论诗歌语言与小说语言的区别[D];山东大学;2008年
4 冯玉娟;[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玮;浅谈诗歌与自然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何瑛;诗歌意象翻译的移植和改写[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施叶丽;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4年
8 徐艳萍;分析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江久文;诗歌的符号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汪铭;诗歌翻译的风格再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9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5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