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泛文学化”时代写作理论如何作为

发布时间:2018-10-11 08:10
【摘要】:当下的文学写作状态十分复杂,真正优秀的作品十分稀有,发行量也不理想,有文学意义有价值的作品似乎正在被边缘化。但是,文学的许多元素却被移植了,在广告、传媒、网络甚至在许多学科的学术研究中,蕴含着越来越多的文学因素。因此,当下实际上是一个"泛文学化"的时代,从某种意义讲,当下文学的发展其实更有希望了。文章就为何出现"泛文学化"现象,写作理论为何能在"泛文学化"时代有所作为,写作理论在当下如何有所作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Abstract]:The current literary writing state is very complex, the truly excellent works are rare, the circulation is not ideal, and the literary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works seem to be being marginalized. However, many elements of literature have been transplanted, in advertising, the media, the network and even in many disciplines of academic research, contains more and more literary factors. Therefore, the present is actually a "pan-literary" era, in a sens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s more promising. This paper analyzes why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pan-literature", why the writing theory can do something in the "pan-literary" era, and how the writing theory can do something at the moment.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9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管勇;马丽;;文学意象的接受心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汪yN;;认知语言学概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郑翔;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7 刘泽桢;;浅谈文章段落的依附性[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王希宝;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崔第品;;从语言到写作——试论写作教学的语言平台构筑及意义[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来林;;论文章结构的客观性[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6 张希希;;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6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静;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孙梅华;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新村;高中新课程标准下“函数概念”的教与学[D];苏州大学;2010年

8 唐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峻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强;中师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层次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yN ,刘敬瑞;也说“写作无理论”[J];阅读与写作;1999年06期

2 老草;写作无理论[J];阅读与写作;1996年06期

3 王克仁;高振远;;写作学与写作教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袁爱华;谈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的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王志彬;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武少文;;基础写作理论研究对象的错位问题[J];写作;1997年03期

7 秦海燕;;构建高师院校写作教学的网络化模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王强模;;写作学的历史与现状[J];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03期

9 李明;;关于应用写作研究方法的思考[J];写作;1996年12期

10 陈振文;近20年写作学学科建设的反思[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相如;;人无我有编新著 人有我优创精品——关于编写小教专业写作教材的思考和探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尹相如;;人无我有编新著 人有我优创精品——关于编写小教专业写作教材的思考和探索[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张克文;;马克思的文采——兼对当前政论文语言的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金振邦;;网络时代:文本写作理论的多元裂变[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5 宋凤娟;;试论电脑写作对现行写作学理论的冲击与挑战[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6 凌焕新;;论注重写作的过程性[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谭汝为;;修辞研究与“博客”牵手[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8 汪燕霞;;应用写作教学应重视训练环节[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妙云;;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内容设置的再思考[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10 常江;;写作需要承载与发展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版编辑 邢海珍 张可佳;搭建适用培养体系 实现大学写作跨越[N];文艺报;2007年

2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金长民;当写作呈现“随心所欲”的时候[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记者 陈云芬;第十届现代应用文国际研讨会在昆举行[N];云南日报;2009年

4 河北保定清苑世纪中学 段会敏;应用文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探究[N];学知报;2010年

5 梁胜明 杨兴芳;大学文学教育的误区和希望[N];文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硕妍;毛泽东写作理论述论[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4 韩雪松;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5 姜谢华;苏轼应用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子海;寻建理论与实践的平台[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费春杰;Web2.0时代写作主体的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8 单金枝;《颜氏家训》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蔡宁涛;论现代应用文的文体分类体系[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10 陈黎;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3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63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