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义性悖论——“适应”泛化的术语学考量及其哲学反思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asic term "adaptat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pitfalls of its generalization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urposefulness is the semantic basis for this biological concept to intervene effectively in the field of pragmatics, but its implication in biology and pragmatics'"double sense paradox" leads to many worries in pragmatics. The consideration of terminology dimension and the reflection of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show that these concerns can be completely dispelled and tha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daptation theory may make a more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f we refer to the biological growth model.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 048 1032)
【分类号】:H0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述谱;;从术语学角度说“进化”及其泛化[J];求是学刊;2006年04期
2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3 谢少万;也评“顺应理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宜民;;语用视角下的征婚广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和玉;;从顺应论看商标词的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丁艳;;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杨司桂;冉隆森;;从顺应理论看旅游景点翻译的变通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昌玲;;意象扭曲的语用顺应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邱明华;;浅析关联理论在翻译作品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余欢;;从动态顺应论看文化语境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苏怡;;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朱伟利;;浅析顺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素建;;顺应理论框架下的日语反语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丽;量子测量中的多世界解释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蒋曦;作为“对象”的价值[D];复旦大学;2009年
9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薛朝凤;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于娇娜;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对产出性词汇学习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段静;奥巴马演说词反复的顺应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云云;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制度防腐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忠才;从顺应论看反问句的语用功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莉;动态语境分析阅读模式的一项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贺冬梅;《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罗小波;政论文英译:顺应论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正光,吴志高;选择—顺应——评Verschueren《理解语用学》的理论基础[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2 赵敦华;;“进化”的科学意义[J];求是学刊;2006年02期
3 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4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5 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述谱;术语学与语言学[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01期
2 赵家t;联合国组织术语辞书编纂法述介[J];中国科技翻译;1993年04期
3 张一德;法国术语学词典的几条自我规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3期
4 王人龙;汉字与术语学[J];汉字文化;1992年03期
5 梁爱林;;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续)[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4期
6 冯志伟;;前苏联术语学家德雷森(E.K.Drezen)[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年03期
7 ;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J];中文信息学报;2011年04期
8 张金忠,郑述谱;"神五"飞天引发的术语学思考[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年03期
9 郑述谱;;从术语学角度说“进化”及其泛化[J];求是学刊;2006年04期
10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的通知[J];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跃春;;略论20世纪西方悖论研究[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樊纲;;民工荒悖论:滞后的城市化[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3 黄展骥;;评析马佩教授的“悖论”——澄清误解,实质颇同![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马佩;;关于悖论的几个问题[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5 聂琦波;;房地产拍卖中的价格悖论现象成因及其解释[A];江苏省数量经济与管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张建军;;严格悖论为什么没有在先秦哲学典籍中出现[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石耀霖;;地壳地幔流变性质对比的悖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周祯祥;;一个“知道者”悖论的语形分析[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9 蒋星耀;;语用悖论的数学分析[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10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立平;民工荒背后的技工悖论[N];经济观察报;2004年
2 洪丹;开门立法不能回避的悖论[N];南方日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叶传星;法治的悖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韩彦;北京现代:速度悖论[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田军;善法也有悖论[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杨涛;取消药品加价:1000%与15%的悖论[N];医药导报;2005年
7 彭国华;从“学习悖论”谈起[N];榆林日报;2010年
8 吴文;企业悖论的“解决方案”[N];中国经营报;2002年
9 肖克峰;住房与结婚的悖论[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孙瑞灼;“土地期满收回”的双重悖论[N];中国妇女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其松;术语学核心术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吴丽坤;俄语术语研究:术语的性质、语义与构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孟令霞;俄语术语的称名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傅晓;中心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和提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崔秀萍;浑善达克沙地黄柳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7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祁娟;披碱草属(Elymus L.)植物野生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培顺;判决PN机理论及其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刘俊峰;两柱掩护式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适应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伟;基于多智能体的动态路由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2 夏禹;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悖论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友利;论康普生儿女们的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慧馨;约翰·邓恩《歌与短歌集》中的悖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洪强;析佩拉的科学修辞学战略[D];山西大学;2004年
6 黄兰;海明威生态意识中的悖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蒋正峰;逆向归纳悖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翠霞;“社会资本”究竟怎么了?[D];山东大学;2005年
9 吴晓玲;卡夫卡悖论式人格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黎红;永恒的矛盾和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65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6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