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圣陶“说写同一”的写作观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writing has always believed that people who can speak must writ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four forms of this concept and its background, and then discusses its mistake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ltimate essence of writing, hoping that our teachers can get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clear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Open up a new world in writing teaching.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霞;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2 阮朝辉,王莉娟;叶圣陶的“作文与说话同一”写作教学思想之简述与施行策略[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徐蔚;论写作主体的思维形态对文章建构的重要意义[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华;;短信写作的文化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娜;;西方语言学词汇研究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张恒博;;论写作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写作教学[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游梦云;梯度作文教学及其运作[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5 刘波;;教育语言话语建构控制场理论及其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印朋;李穆;姚玉红;闫苏平;栾奕;;对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办刊常见问题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8年03期
7 吴学军;;一般科技期刊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J];编辑学报;2009年05期
8 张杰;;引进生活元素 倡导生活写作——文秘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J];才智;2010年14期
9 李新祥;出版传播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意义[J];出版科学;2005年01期
10 李永红;作文教学应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2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喜庆;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懿;交往教学理论在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爱武;写作过程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学凤;培养中学生创新写作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袁琳;语用视角下的行政公文语言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梁瀚月;基于真实行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勇龙;农村7-9年级生活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敬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散文写作教学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卫聪;活动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D];温州大学;2011年
10 吴印华;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心理特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宝元;;日本小学的说话训练[J];小学教学研究;1981年05期
2 史玉德;;叶圣陶口语教学思想体系探源[J];经济经纬;1990年01期
3 朱学思;;加强对小学生的说话训练[J];当代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4 骆雁,鹿琳;论大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说话训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朱敬本;加强听话、说话训练[J];江西教育;1990年10期
6 何大强;语文教学应突出说话训练[J];职教论坛;2000年04期
7 唐火全,禹志军,王小香;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J];河南教育;1999年04期
8 黄麟生;;中学生说话训练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9 甘晓星;;高中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的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06期
10 丁红林;;如何搭建有效的说话训练平台[J];文学教育(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沛鹤;;试论叶圣陶关于“诚于中而形于外”的道德礼仪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关于道德与礼仪的教育思想[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桂林;;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崇高道德修养和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思想[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前言[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方周明;;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东生;;叶圣陶民主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改革[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陆生;郭尚银;;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教育思想浅议[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洪鸣;;以叶圣陶德育思想为指导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良璜;;德育建设的成套做法[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建新;;叶圣陶“养成良好习惯”的理论及运用[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於遒;;良知伦理视野下的叶圣陶教育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龙年;好习惯 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叶圣陶,“开明风”的代表者[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菁霞;叶圣陶与《新华字典》[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江苏省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张洪鸣;百年老校浓圈密点校园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班若川;叶圣陶故居: 海棠依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浙江丽水学院人文学院 徐龙年;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叶圣陶和苏州园林[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张丹枫 徐州市光荣巷小学 张立;略论叶圣陶的养成教育思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张怀西到人民教育出版社考察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史晓风;回忆至善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欧阳芬;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3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程稀;夏N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耀红;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政生;叶圣陶语文性质观新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文贵;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代宇辉;打开另一扇门——论叶圣陶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春生;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的编辑实践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5 范晓晖;叶圣陶写作教学观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贺芹;叶圣陶文学阅读观的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彭露;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民族特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左明霞;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之今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瑞霞;试论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前瞻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红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66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6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