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方言语气词“咱”“
[Abstract]:The "Let's go" of the "Shao-Yang dialect" is divided into the nasal rhyme[ts 42] and the yin-tone[tsa42], the "Let's go" of the nasal rhyme is imperative, the tone is emphasized, the semantic is directed to the listener, the "Let's go" table of the yin and the rhyme is tried, and the speaker is pointed to the speaker. The "Aah." of the words and words is also divided into[a55] and[42], and the "Aah." of the yin and sound is in a soothing tone, and the "Aah." table of the nasal rhyme is emphasized.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语法化演变中语音弱化及结构省缩研究”(10BYY057) 江西师范大学首批“青年英才资助计划”(2012003)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小军;曹跃香;;语气词“着(著)”的形成及相关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小军;刘利;;语气词“者”的形成及其语气义[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李小军;;邵阳方言的“吗呢”问句[J];中国语文;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秀芳;;话题标记来源补议[J];古汉语研究;2012年03期
2 李小军;;战国末至汉初语气词系统——语气词系统的历时演变考察之一[J];励耘学刊(语言卷);2009年02期
3 谭gg;;湖南城步方言的疑问语气词“满”“赖”以及“满赖”连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0期
4 李小军;;有关疑问域的一点历时思考[J];中国语文;2010年06期
5 刘伟民;;粤语阳江话的“VP-无?”句式——兼议阳江话语气词“麽”“呢”连用说[J];中国语文;2011年05期
6 李小军;;虚词衍生过程中的语音弱化——以汉语语气词为例[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若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VP+的”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邢向东;论现代汉语方言祈使语气词"着"的形成[J];方言;2004年04期
2 乔全生;从洪洞方言看唐宋以来助词“着”的性质[J];方言;1998年02期
3 罗骥;论语气词“著”的来源及与动词形尾“著”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李倩;宁夏中宁方言的虚词“着”[J];语文研究;1997年04期
5 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2期
6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7 彭小川;张秀琴;;粤语阳江话是非问句句末的“麽”、“呢”连用[J];中国语文;2008年01期
8 袁毓林;“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晓萍;《大唐秦王词话》阴声韵用韵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罗雪红;;邵阳方言差比句中量词“滴”的研究[J];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02期
3 顾黔;;论盐城方言咸山两摄舒声韵与阴声韵的关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颜娜;郑厚尧;;“啊”的语用功能及其获得机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张燕芬;;现代方言中读鼻尾的古阴声韵字[J];方言;2010年03期
6 乔全生;论晋方言中的“阴阳对转”[J];晋中师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罗培琛;阴阳对转例证[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李壮鹰;;嗟叹与咏歌[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9 李国华;;邵阳方言否定副词“嗯”与“莫”[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高晓虹;《音韵逢源》的阴声韵母[J];古汉语研究;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翁春;;试析中古-m尾韵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展的不平衡性[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颖颖;;《满天春》上栏用韵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蔡丽华;;《音韵日月灯》研究——省辞书学会第五届大会发言报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曦;;明代南京作家南曲用韵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林吟;;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与《加订美全八音》的比较[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林双萍;;谈汝城话[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薇;;论韵图中入声韵与阴阳声韵相配的变化——兼论入声塞音韵尾的消失[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邵阳学院 钱毅;应当重视魏源文献语言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亮;《六十种曲》用韵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舒月;邵阳方言的话题结构[D];湖南大学;2009年
2 吕泉;桂北平话阴声韵的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龙国莲;邵阳方言声母历史层次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4 王莹;张可久散曲用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魏薇;韵图中入声韵与阴阳声韵相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陶晓娟;元代山西人戏曲用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胥淳;南北朝诗歌用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武芳;马寿龄《说文段注撰要》通假字音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静;近代汉语韵尾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兰春;中古阳声韵到今部分方言的变化类型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10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1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