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字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的字体。近年来,俗字研究也日趋获得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有关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研究,是对传世的福建民间文书中出现的汉语俗字研究。《福建民间文书》收集了福建省厦门地区、泉州地区、闽北地区、福安县、惠安县、罗源县、屏南县、仙游县、寿宁县、漳平县、连城县、侯官县、武平县等地区的各类民间文书,文书将近三千件。所收录的民间文书时间从明万历年间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早的民间文书为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其所收录的民间文书更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福建民间文书》时间跨度大、覆盖地域广、文书种类繁多,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福建民间文书》是福建地区人民日常生活最真实的写照,直接反映了当地的文字使用情况,由于这些契约文书均由手抄而成,且书写者多为底层人民群众,其中含有大量的俗字。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在这一部分叙述了《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研究的价值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困难作了说明。第二章《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的整理。对《福建民间文书》的文本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依照王宁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将《福建民间文书》的俗字总分为异写俗字、异构俗字和其他类俗字三大类,最后将所搜集的《福建民间文书》的俗字制作成俗字表。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第三章《福建民间文书》的异写俗字。对《福建民间文书》的异写俗字按笔画差异的异写俗字和构件差异的异写俗字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笔画差异的异写俗字分为增添笔画的异写俗字、省简笔画的异写俗字和书写形态不同的异写俗字三类;构件差异的异写俗字可分为增添构件的异写俗字、省简构件的异写俗字、构件组合位置不同而产生异写俗字三类。《福建民间文书》的异写俗字所占比重大,异写俗字形体繁多。第四章为《福建民间文书》的异构俗字。对《福建民间文书》的异构俗字按增加构件的异构俗字、减少构件的异构俗字、替换构件的异构俗字和符号替代的异构俗字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增加构件的异构俗字分为增加表义构件的异构俗字和增加表音构件的异构俗字两类;减少构件的异构俗字分为减少表义构件的异构俗字和减少表音构件的异构俗字两类;替换构件的异构俗字分为替换表义构件的异构俗字、替换表义构件的异构俗字和表义构件与表音构件互换的异构俗字。《福建民间文书》的异构俗字所占比重小,但对异构俗字的分析是研究《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章对《福建民间文书》中的其他类俗字进行列举,如完全创新、楷书草化、借用外来字、借音、类化、合文、形近而讹、繁简共用等产生的俗字,并对《福建民间文书》俗字的特点和理据作了简要分析。这些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福建民间文书》的俗字。希望本文所作的分析和研究,对俗字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有益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庆全;黑维强;;贵州契约文书俗字“(文艮)”考释[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唐智燕;;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三)——兼论民间文书标题的构拟问题[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01期
3 唐智燕;;《石仓契约》俗字校读十五则[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2期
4 魏郭辉;;清水江文书语言研究价值及俗字成因考析[J];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2014年00期
5 唐智燕;;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二)[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04期
6 唐智燕;;清至民国年间福建民间文书货币名称解读[J];中国农史;2014年06期
7 唐智燕;;清代福建“屰”“替”类契名解读[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03期
8 唐智燕;;《石仓契约》俗字校读十则[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5期
9 唐智燕;;《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 误释俗字补正——兼论俗字研究对于民间写本文契开发利用的重要性[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04期
10 唐智燕;;《福建民间文书》文书标题用字补释[J];中国农史;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天艺;福建民间契约文书名量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2 陈婷婷;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俗字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3 卓佳乐;元氏墓志俗字构形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4 罗芳;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契约文书俗字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李晓华;《石仓契约》俗字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陈瑞峰;《甘肃藏敦煌文献》俗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建廷;楼兰残纸文书俗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轶;《宋元以来俗字谱》俗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陆娟娟;吐鲁番出土文书俗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何继军;唐代“三书”俗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738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3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