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和”企业字号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9:23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及显著特征,“尚和”思维在中国人身上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在商业中的应用逐渐形成了以“和商”为主的企业文化,并在企业字号中得到了具体的表现,产生了大量含“和”的企业字号。本文拟从微观的角度对含“和”企业字号做具体、详细的分析。在搜集到大量含“和”企业字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比较、列表的方式,对其地理、行业分布、音节数量、双音节词频及其语法结构的分布特点进行描绘;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归纳,分析其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各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以实例展示含“和”企业字号在声韵调、意义内涵、修辞方式等方面的具体特征,并对其命名理据进行一定的探讨。在研究过程中,还引入了文化学、心理学、哲学及传播学等其他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使分析较为全面、深入。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0.1 选题依据和研究现状
0.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0.3 研究内容和范围界定
0.4 含"和"企业字号分布概况
第一章 语音分析
1.1 音节的数量
1.2 声韵的运用
1.3 响亮度高低
第二章 词汇分析
2.1 命名理据
2.1.1 基本信息
2.1.2 经营内容
2.1.3 企业优势
2.1.4 附加信息
2.1.5 外来词语
2.2 词义特征
2.2.1 趋吉图利
2.2.2 喜大求贵
2.2.3 崇美尚雅
2.3 文化内涵
2.3.1 "天人合一
2.3.2 儒家思想
2.3.3 数字文化
2.3.4 "和商"文化
第三章 语法分析
3.1 双音节
3.1.1 主谓短语
3.1.2 动宾短语
3.1.3 并列短语
3.1.4 偏正短语
3.1.5 中补短语
3.2 三音节
3.2.1 一层短语
3.2.2 多层短语
第四章 修辞格分析
4.1 双关
4.2 夸张
4.3 借代
4.4 借喻
4.5 回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数”[J]. 孙玉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2]红色的民俗意义初探[J]. 杨晓惠.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11)
[3]“尚和”思维论[J]. 夏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06)
[4]“保合太和”的传统文化[J]. 陈海红. 当代社科视野. 2008(09)
[5]神奇的数字“三”——中国驰名商标社会语言学分析[J]. 姜波. 商场现代化. 2008(26)
[6]品牌名的语义分析[J]. 苏一凡.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7]“竞和”之利——现代从商之道的企业伦理解读[J]. 卢平. 伦理学研究. 2006(02)
[8]从文化与行业角度对中国企业命名的实证研究[J]. 黄洁慧,林升栋. 广告研究(理论版). 2006(01)
[9]汉语语音修辞略论[J]. 年玉萍.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01)
[10]从语言学的角度谈品牌各称及其效应[J]. 涂兵兰.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0)
硕士论文
[1]服装类商标名称的语言学考察[D]. 邓红莲.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语言学视域下商标命名研究[D]. 董丽杰.吉林大学 2008
[3]酒类商标名称的语言文化考察[D]. 彭靖.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岳麓山大学城店铺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 李丽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店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心理分析[D]. 赵爱英.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语言学视角下的店铺命名行为研究[D]. 张晓旭.吉林大学 2006
[7]澳门商号用语探讨[D]. 岑慧雯.暨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17032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0.1 选题依据和研究现状
0.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0.3 研究内容和范围界定
0.4 含"和"企业字号分布概况
第一章 语音分析
1.1 音节的数量
1.2 声韵的运用
1.3 响亮度高低
第二章 词汇分析
2.1 命名理据
2.1.1 基本信息
2.1.2 经营内容
2.1.3 企业优势
2.1.4 附加信息
2.1.5 外来词语
2.2 词义特征
2.2.1 趋吉图利
2.2.2 喜大求贵
2.2.3 崇美尚雅
2.3 文化内涵
2.3.1 "天人合一
2.3.2 儒家思想
2.3.3 数字文化
2.3.4 "和商"文化
第三章 语法分析
3.1 双音节
3.1.1 主谓短语
3.1.2 动宾短语
3.1.3 并列短语
3.1.4 偏正短语
3.1.5 中补短语
3.2 三音节
3.2.1 一层短语
3.2.2 多层短语
第四章 修辞格分析
4.1 双关
4.2 夸张
4.3 借代
4.4 借喻
4.5 回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数”[J]. 孙玉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2]红色的民俗意义初探[J]. 杨晓惠.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11)
[3]“尚和”思维论[J]. 夏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06)
[4]“保合太和”的传统文化[J]. 陈海红. 当代社科视野. 2008(09)
[5]神奇的数字“三”——中国驰名商标社会语言学分析[J]. 姜波. 商场现代化. 2008(26)
[6]品牌名的语义分析[J]. 苏一凡.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7]“竞和”之利——现代从商之道的企业伦理解读[J]. 卢平. 伦理学研究. 2006(02)
[8]从文化与行业角度对中国企业命名的实证研究[J]. 黄洁慧,林升栋. 广告研究(理论版). 2006(01)
[9]汉语语音修辞略论[J]. 年玉萍.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06(01)
[10]从语言学的角度谈品牌各称及其效应[J]. 涂兵兰.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0)
硕士论文
[1]服装类商标名称的语言学考察[D]. 邓红莲.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语言学视域下商标命名研究[D]. 董丽杰.吉林大学 2008
[3]酒类商标名称的语言文化考察[D]. 彭靖.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岳麓山大学城店铺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 李丽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店名的语言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心理分析[D]. 赵爱英.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语言学视角下的店铺命名行为研究[D]. 张晓旭.吉林大学 2006
[7]澳门商号用语探讨[D]. 岑慧雯.暨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17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1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