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本来”、“原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03:37
本文以一组近义词“本来”、“原来”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义、句法、语用及篇章这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和论述,辨析它们的异同。这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词教学和虚词教学,同时也有利于深入认识这组词在汉语本体中的语法规律。包括绪论和结语,本文共有五个部分。一、绪论部分综述了“本来”、“原来”的研究概况,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交待了本文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二、“本来”、“原来”的语义分析。首先对形容词“本来”带“的”修饰中心语的隐性语义特征作了细致考察,通过比较得出“原来”带“的”修饰中心语的语义特征,对它们不同的语义特征进行了描写。其次,从语义特征角度出发,我们发现,“本来的/原来的+中心语”这一格式中,中心语的不同,与“本来”、“原来”的隐性语义特征有关。最后分析了作副词时“本来”、“原来”的语义结构模式,探讨了它们的深层语义关系。三、“本来”、“原来”的句法特征。首先描写了形容词性“本来”、“原来”与中心语的组配特征,认为“本来”作定语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描述了副词性“本来”、“原来”与其他词的共现特征以及“本来”、“原来”的常用句式和短语特征;最后,对“本来”、“原来”作为篇章连接成分...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零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意义
0.2 "本来"、"原来"的研究概况
0.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0.4 研究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本来"、"原来"的语义分析
1.1 各类工具书关于"本来"、"原来"的释义
1.2 形容词"本来"、"原来"隐性语义特征的分析比较
1.3 评注性副词"本来"、"原来"的语义结构模式
1.4 小结
第二章 "本来"、"原来"的句法特征
2.1 形容词"本来"、"原来"与中心语的组配特征
2.2 副词"本来"、"原来"与其他词的共现特征
2.3 "本来"、"原来"的常用句式及短语特征
2.4 "本来"、"原来"作连接成分
2.5 小结
第三章 "本来"、"原来"的语用及篇章功能
3.1 "本来"、"原来"的语用功能比较
3.2 "本来"、"原来"的篇章功能
3.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副词“原来”和“其实”的对比考察[J]. 丁石林,杨晓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3)
[2]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 姜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3]关联性副词“原来”及其主观性[J]. 聂小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1)
[4]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J]. 郭锐.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4)
[5]“本来”与“原来”做形容词的用法探讨[J]. 毛雄,李璐,焦华英. 文教资料. 2008(28)
[6]“本来”的语法化[J]. 朱新军. 焦作大学学报. 2008(01)
[7]本来和原来的区别[J]. 赵春秋. 理论界. 2007(11)
[8]“本来”和“原来”的用法比较[J]. 张婧. 语言文字应用. 2006(S2)
[9]副词“原来”的多角度考察[J]. 唐为群. 长江学术. 2006(04)
[10]语气副词出现在短语中初探[J]. 杨德峰. 汉语学习. 2005(04)
硕士论文
[1]语气副词“原来”的多角度研究[D]. 郭莉琳.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不过”论析[D]. 王岩.上海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7659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零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意义
0.2 "本来"、"原来"的研究概况
0.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0.4 研究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本来"、"原来"的语义分析
1.1 各类工具书关于"本来"、"原来"的释义
1.2 形容词"本来"、"原来"隐性语义特征的分析比较
1.3 评注性副词"本来"、"原来"的语义结构模式
1.4 小结
第二章 "本来"、"原来"的句法特征
2.1 形容词"本来"、"原来"与中心语的组配特征
2.2 副词"本来"、"原来"与其他词的共现特征
2.3 "本来"、"原来"的常用句式及短语特征
2.4 "本来"、"原来"作连接成分
2.5 小结
第三章 "本来"、"原来"的语用及篇章功能
3.1 "本来"、"原来"的语用功能比较
3.2 "本来"、"原来"的篇章功能
3.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副词“原来”和“其实”的对比考察[J]. 丁石林,杨晓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3)
[2]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 姜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3]关联性副词“原来”及其主观性[J]. 聂小丽.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1)
[4]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J]. 郭锐.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4)
[5]“本来”与“原来”做形容词的用法探讨[J]. 毛雄,李璐,焦华英. 文教资料. 2008(28)
[6]“本来”的语法化[J]. 朱新军. 焦作大学学报. 2008(01)
[7]本来和原来的区别[J]. 赵春秋. 理论界. 2007(11)
[8]“本来”和“原来”的用法比较[J]. 张婧. 语言文字应用. 2006(S2)
[9]副词“原来”的多角度考察[J]. 唐为群. 长江学术. 2006(04)
[10]语气副词出现在短语中初探[J]. 杨德峰. 汉语学习. 2005(04)
硕士论文
[1]语气副词“原来”的多角度研究[D]. 郭莉琳.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不过”论析[D]. 王岩.上海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7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1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