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16:33
本文主要研究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的现象及制约因素。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的小类有十四种:因果句前套转折句、因果句后套转折句,因果句前后套转折句、果因句前套转折句、果因句后套转折句、果因句前后套转折句、转折句前套因果句、转折句后套因果句、转折句前套果因句、转折句后套果因句,转折句前后套因果句,转折句前后套果因句,转折句前套因果后套果因句和转折前套果因后套因果句。本文从复句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入手,建立起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时各分句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式,系统地分析汉语说明性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的语义套层,选取“…,但是…所以…”句式作为个案分析。从而探讨因果句、果因句和转折句的套层能力,并且试分析各类套层的能力序列。分析套层现象及能力之后,本文还将从句式结构、语义、认知、分句语气类型等方面探讨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的制约因素。因为汉语复句体系庞大,本文只选取了因果复句中的说明性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中的突转复句的相互套层作为研究对象。在下文所列举的例句中,大多标有出处,没有标注出处的,有的选自华中师范大学语料库,有的摘选自网页。本文将分五章来探讨分析汉语说明性因果复句和...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汉语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研究概述
0.1.1 因果关系与因果复句
0.1.2 转折关系与转折复句
0.1.3 本文对汉语说明性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的界定
0.2 汉语多重复句套层研究现状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0.4 本文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 说明性因果复句对转折复句的套层
1.1 关于说明性因果复句对转折复句的套层
1.2 说明性因果复句对转折复句的套层
1.2.1 因果句对转折句的套层
1.2.2 果因句对转折句的套层
1.3 小结
第二章 转折复句对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套层
2.1 关于转折复句对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套层
2.2 转折复句对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套层
2.2.1 转折句对因果句的套层
2.2.2 转折句对果因句的套层
2.3 小结
第三章 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比较
3.1 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
3.2 因果句与果因句
3.3 前分句与后分句
第四章 关于"…,但是…,所以…"句式的分析
4.1 关于"…,但是…,所以
4.2 "…,但是…,所以…"句式的层次分析
第五章 制约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的因素
5.1 句式结构
5.2 认知心理
5.2.1 认知与因果复句
5.2.2 认知与转折复句
5.3 语义关系
5.4 小句语气类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 储泽祥,陶伏平. 中国语文. 2008(05)
[2]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 方梅. 修辞学习. 2007(06)
[3]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 唐正大. 当代语言学. 2007(02)
[4]复句的层次关系及语意概括[J]. 姚文革.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34)
[5]小句的语气类型与小句之间语义联结类别的关系[J]. 袁明军. 汉语学习. 2006(03)
[6]汉语复句本体模型初探[J]. 胡金柱,王琳,肖明,罗旋,姚双云,罗进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7]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J]. 周红. 滨州学院学报. 2005(04)
[8]现代汉语因果关系连接成分研究综述[J]. 彭湃. 汉语学习. 2004(02)
[9]研究观测点的一种选择——写在“小句中枢”问题讨论之前[J]. 邢福义. 汉语学报. 2004(01)
[10]汉语因果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研究[J]. 张金桥,莫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4)
博士论文
[1]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与相关解释[D]. 姚双云.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因果类关联词语的研究[D]. 沈思莹.安徽大学 2003
[2]现代汉语转折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D]. 刘永红.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20755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汉语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研究概述
0.1.1 因果关系与因果复句
0.1.2 转折关系与转折复句
0.1.3 本文对汉语说明性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的界定
0.2 汉语多重复句套层研究现状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0.4 本文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 说明性因果复句对转折复句的套层
1.1 关于说明性因果复句对转折复句的套层
1.2 说明性因果复句对转折复句的套层
1.2.1 因果句对转折句的套层
1.2.2 果因句对转折句的套层
1.3 小结
第二章 转折复句对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套层
2.1 关于转折复句对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套层
2.2 转折复句对说明性因果复句的套层
2.2.1 转折句对因果句的套层
2.2.2 转折句对果因句的套层
2.3 小结
第三章 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比较
3.1 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
3.2 因果句与果因句
3.3 前分句与后分句
第四章 关于"…,但是…,所以…"句式的分析
4.1 关于"…,但是…,所以
4.2 "…,但是…,所以…"句式的层次分析
第五章 制约说明性因果复句与转折复句互套的因素
5.1 句式结构
5.2 认知心理
5.2.1 认知与因果复句
5.2.2 认知与转折复句
5.3 语义关系
5.4 小句语气类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 储泽祥,陶伏平. 中国语文. 2008(05)
[2]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 方梅. 修辞学习. 2007(06)
[3]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 唐正大. 当代语言学. 2007(02)
[4]复句的层次关系及语意概括[J]. 姚文革.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34)
[5]小句的语气类型与小句之间语义联结类别的关系[J]. 袁明军. 汉语学习. 2006(03)
[6]汉语复句本体模型初探[J]. 胡金柱,王琳,肖明,罗旋,姚双云,罗进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7]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J]. 周红. 滨州学院学报. 2005(04)
[8]现代汉语因果关系连接成分研究综述[J]. 彭湃. 汉语学习. 2004(02)
[9]研究观测点的一种选择——写在“小句中枢”问题讨论之前[J]. 邢福义. 汉语学报. 2004(01)
[10]汉语因果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研究[J]. 张金桥,莫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4)
博士论文
[1]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与相关解释[D]. 姚双云.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因果类关联词语的研究[D]. 沈思莹.安徽大学 2003
[2]现代汉语转折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D]. 刘永红.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20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2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