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清代重大事件中口译员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12-08 22:26
长期以来,口译史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史料不足,一方面由于口译瞬时性的特点,无法留下记录;另一方面在于口译者在中国古代地位低下,不可能受到史官的重视。虽然可利用的资料有限,但是近几年来已经有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口译史的空白,试图填补。相比文本翻译史而言,对口译史的挖掘形式和角度都较为单一,没有形成立体的研究层次,本论文的目的就在于从一定程度上填补口译史研究的不足,希望借以引起业内研究者的重视。 本论文在陈述史实的基础上,尝试用目的论做为理论框架对清代译员的活动进行研究。目的论用于口译研究为弗米尔所认可,应用的关键在于找出口译用于沟通之外更为具体的目的。对于清代资料的收集整理后发现,那时候在中外交流中起到沟通作用的译员,他们的实际作用往往不止于沟通,他们的行为是受到具体目的支配的,因此,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这段历史时期译员的作用具有实际意义。 确立了理论框架后,本论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清代译员的作用进行研究,选取外交、贸易和军事三方面中的典型案例,主要关注译员在这些事件中承担的任务、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每个案例都结合目的论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和作用在这些事件中的...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翻译史研究
(一) 翻译史研究
1、翻译通史
2、断代翻译史
(二) 口译史研究
1、《中国口译史》:口译史研究的里程碑
2、口译史研究的方法及角度
二、对清代口译的研究
(一) 史料获取的可能性
1、史学文献
2、传教士传记
3、专题研究专著
(二) 目的论作为研究角度的可行性
1、目的论的内容
2、清代口译的特点
三、清代重大事件中的口译
(一) 译员的构成
1、传教士
2、中国通事
(二) 案例:从外交、贸易到军事谈判
1、外交:马戛尔尼使团访华(1793)
2、贸易: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1830‐1840)
3、军事:条约谈判
四、目的和作用
(一) 决定目的的因素
1、委任目的
2、译员调整
(二) 译员的作用
1、职责内的作用
2、职责外的作用
五、结语
参考书目
本文编号:4015103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翻译史研究
(一) 翻译史研究
1、翻译通史
2、断代翻译史
(二) 口译史研究
1、《中国口译史》:口译史研究的里程碑
2、口译史研究的方法及角度
二、对清代口译的研究
(一) 史料获取的可能性
1、史学文献
2、传教士传记
3、专题研究专著
(二) 目的论作为研究角度的可行性
1、目的论的内容
2、清代口译的特点
三、清代重大事件中的口译
(一) 译员的构成
1、传教士
2、中国通事
(二) 案例:从外交、贸易到军事谈判
1、外交:马戛尔尼使团访华(1793)
2、贸易: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1830‐1840)
3、军事:条约谈判
四、目的和作用
(一) 决定目的的因素
1、委任目的
2、译员调整
(二) 译员的作用
1、职责内的作用
2、职责外的作用
五、结语
参考书目
本文编号:4015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4015103.html
上一篇:汉英情感概念隐喻及转喻对比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