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手部动作义场的“词汇—句法语义”接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14:05

  本文关键词: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手部动作义场的“词汇—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义语法学的基本观点认为语义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是建立在认知符号的范畴化和关联化基础上的语义网络(李葆嘉2007)。语义在句子的理解生成中具有决定性和底层性,语义作为语义网络建构的核心,也是句法结构生成和理解的关键。本选题对自然语言处理和句法语义学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以语义语法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前人所构建的《词汇义征标记集》和《句法范畴义征标记集》(孙道功2011),以人类认知度较高的手部动作义场为典型个案,主要从微观词汇语义和宏观句法语义两个维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该义场“词汇—句法语义”的接口问题。 第一步,在词汇语义层面,基于《词汇义征标记集》(2689个),针对手部动作义场筛选的典型词元(20个)进行义征分析,形成了手部动作义场义征序列模式和词汇义征表(53个),并进一步分析同一义场内不同词元的义征序列模式差异和使用义征差异。在句法语义层面,基于《句法范畴义征标记集》(61个),分析了手部动作义场在组合层面所关涉的语义角色和句法范畴义征。 第二步,在词汇语义和句法语义分析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词汇—句法语义”的接口问题。首先,基于标注语料库,初步探讨了该义场词汇单位—语义角色(包括内层和外层)的衔接问题,验证并丰富了词汇单位凭借句法范畴义征转化为句法语义范畴的衔接机制。即词汇单位—内层角色衔接时,表现为相同的范畴义征决定相同的句法表现,相异的词汇义征制约具体的组合对象;词汇单位—外层角色衔接时,表现为范畴义征的制约性趋强,词汇义征的制约性减弱(孙道功2011)。其次,基于标注语料库,初步探讨了该义场词元在组合层面形成的角色序列模式,并统计归纳了各类句模中的原型形式,提出了基于原型句模派生扩展句模的衍生机制。基于统计,去同存异后,手部动作义场共涵盖21大类325种句模形式。其中,“打”子场包括10大类句模63种形式;手指子场包括7大类句模79种形式;手掌子场包括10大类句模59种形式;整手子场包括17大类句模336种形式。最后,基于标注语料库,统计并简单分析了该义场语义角色的映射特点,指出语义角色在映射为句法成分时,总是优先选择原型位置。 本文属于基于标注语料库对典型义场的个案研究。研究发现词汇在接口中起着基底限制作用,即无论是词汇到语义角色的衔接还是语义角色到句法成分的投射,词汇都发挥底层制约作用。由于时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本文研究比较粗浅,仅为“词汇一句法语义”的接口研究提供示例,为最终语义网络的建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操作程序。这一领域还有相当多的选题,特别是句法语义范畴的语用实现等亟待研究。
【关键词】:语义语法学 标注语料库 手部动词 词汇语义 句法语义 接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0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2
  • 第一章 “词汇一句法语义”接口和手部动词的研究现状12-23
  • 第一节 句法语义接口的研究现状12-20
  • 第二节 手部动词的研究现状20-23
  • 第二章 手部动作义场的词汇语义分析23-45
  • 第一节 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23-26
  • 第二节 手部动作义场的对象筛选和义征分析26-45
  • 第三章 手部动作义场接口标注语料库的建构45-51
  • 第一节 语料来源45
  • 第二节 标注体系45-48
  • 第三节 标注示例及疑难分析48-51
  • 第四章 手部动作义场的词汇一语义角色衔接研究51-80
  • 第一节 句法范畴义征的提取51-56
  • 第二节 手部动作义场的词汇一语义角色衔接研究56-79
  • 小结79-80
  • 第五章 手部动作义场的语义角色的排序研究80-159
  • 第一节 “打”子场的语义角色排序模型80-88
  • 第二节 手指子场的语义角色排序模型88-98
  • 第三节 手掌子场的语义角色排序模型98-108
  • 第四节 整手子场的语义角色排序模型108-157
  • 小结157-159
  • 第六章 手部动作义场的语义角色映射考察159-169
  • 第一节 “打”子场的语义角色映射考察159-160
  • 第二节 手指子场的语义角色映射考察160-161
  • 第三节 手掌子场的语义角色映射考察161-163
  • 第四节 整手子场的语义角色映射考察163-168
  • 小结168-169
  • 结论169-171
  • 参考文献171-175
  • 后记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义素分析法与词典释义[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2 曾艳青,吴怀智;“扌”(手)部动作动词的意义伸展与转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刘艳茹;;句法与语义接口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邱广君,李铁根;从徒手客移动词的搭配看其语义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6 岑运强;语义场和义素分析再探[J];福建外语;1994年Z2期

7 王葆华;;动词的词汇语义与论元表达之关系——兼谈动词意义的原型效应和家族相似性[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8 董正存;;动词“提”产生言说义的过程及动因[J];汉语学报;2012年02期

9 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10 范晓;说语义成分[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明辉;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手部动作义场的“词汇—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475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