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
发布时间:2017-06-28 15:10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2000多年来一直受到语言学者的关注。传统上,隐喻被认为是一种用来装饰语言的修辞表达。然而,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隐喻的看法有较大改观。隐喻以及它的结构、运作机制、功能、认知特点已经成为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热门话题。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研究异军突起,受到普遍认可。认知论者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人们用来借助具体事物认知抽象事物的一种有效认知工具。空间隐喻借助空间关系认知抽象概念。人类与空间的密切关系使得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隐喻研究的历史,重点放在隐喻的认知发展阶段。从“相互作用论”的提出、“激进创造性假说”的发表、到“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理论形成,理查兹、布莱克、莱考夫对隐喻认知功能机制的研究步步深入,日臻完善。隐喻认知功能机制的完善为空间隐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章还阐述了空间隐喻在人类认知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介词初始义、引申义的分析,确定了把介词作为空间隐喻的研究目标。 介词的初始义多为空间义,且其空间义可广泛延伸到其他抽象域 中。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这种延伸得以发生的理据及其方式途径。通 过对一些介词多义性的分析,第二章揭示了介词意义延伸的理据一经 验基础,论述了经验基础分析的哲学依据一经验现实主义。另外,经 验的来源、意义、种类及相互关系都在本章中作详细阐述。 莱考夫对意象图式的定义是“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 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结构或空间方位及关系/’第三章揭示了介词空 间意义的延伸是通过“意象图式”进行,即在空间域向抽象域的映射 过程中空间意象及其内部逻辑关系得以保留。本章又进一步探讨了意 象图式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它与“意象”的区别。 第四章着重于介词的分析。先从整体入手,按空间关系将介词划 分四类分别表示“方位、K对)位置、方向及途径”。进而论述了介 词空间意象图式的总特点、介词空间义向抽象义的延伸。然后通过对 几个典型个例的详细分析,论证了经验基础、意象图式理论、空间域 向抽象域映射的空间隐喻思维方式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第五章是本文的总论和结尾。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从认知 角度对空间隐喻的研究将对揭示语言运作本质、特征以及对语言教 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和词典编纂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笔者仅 以介词为突破日,而空间隐喻在其他词类、其他语言中皆有广阔的研 究前景。
【关键词】:认知 空间隐喻 介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H0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 (Chinese)7-9
- Abstract (English)9-12
- Chapter Ⅰ. Spatial Metaphor Based on Cognitive Study12-30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Cognitive Metaphor12-23
- 1.1.1 General Introduction12-13
- 1.1.2 Richards13-15
- 1.1.3 Black15-18
- 1.1.4 Lakoff18-23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Spatial Metaphor23-25
- 1.3 The Present Study on Spatial Metaphor25-27
- 1.4 The Research Objective27-30
- 1.4.1 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al Sense of Preposition27-29
- 1.4.2 Extension of Sense by Spatial Metaphor29-30
- Chapter Ⅱ. Experiential Grounding of Spatial Metaphor30-44
- 2.1 The Analysis of Experiential Grounding30-31
- 2.2 Philosophical Grounding31-38
- 2.2.1 The Myth of Objectivism32-33
- 2.2.2 The Myth of Subjectivism33-34
- 2.2.3 Experiential Realism34-38
- 2.3 The Significance of Experience38-39
- 2.4 The Source of Experience39-40
- 2.5 Varieties of Experien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40-42
- 2.6 Summary42-44
- Chapter Ⅲ. Spatial Metaphor is a Kind of Image Schema Metaphor44-54
- 3.1 General Delineation of Image Schema44-46
- 3.2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mage and Image Schema46-48
- 3.3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 of Image Schema48-51
- 3.4 The Constitution of Image Schema of Spatial Metaphor51-52
- 3.5 The Generative Process of Spatial Metaphor Thought52-53
- 3.6 Summary53-54
- Chapter Ⅳ. Preposition54-86
- 4.1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eposition54-55
- 4.2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Spatial Image Schemas of Prepositions55-57
- 4.3 The Extension of Spatial Senses57-63
- 4.4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Some Particular Examples63-84
- 4.5 Summary84-86
- Chapter Ⅴ. Conclusion:86-89
- 5.1 Concluding Remarks86-88
- 5.1.1 The Significance in English Teaching87-88
- 5.1.2 The Significance in Lexicography88
- 5.2 Unsolved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ies88-89
- Bibliography89-9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凤兰;;英语空间词语OVER的认知语义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兰;常蕾;闫水华;;Over的认知语义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晓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丽;试论以“左”“右”引导的现代汉语并列复句[D];安徽大学;2011年
2 孙志雯;汉英上下运动趋势表达的对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角度看空间隐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49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