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手部动词词义不对等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泰手部动词词义不对等研究
【摘要】:词义是人们意识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词义不对等是语言交际中的最大障碍之一。词义对比研究对人类相互交流,尤其是在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手部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词义理论,主要把词义的意义类型分为“部分不对等”和“完全不对等”。“部分不对等”是指两种语言的词义在意义层面表现出不完全对应。“完全不对等”是指两种语言的词义在意义层面没有对应的词语。研究发现,汉-泰手部动词词义的“部分不对等”差异显著,而“完全不对等”的差异则较少。主要体现在理性意义、社会文化意义及色彩意义等三方面。“完全不对等”所负载的文化意义深受各国特有文化的影响。造成不对等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由不同的语言内部结构所造成的,而外部原因主要是受到外族文化和本族文化交叉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 泰语 手部动词 词义 不对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H4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6
- 0.1 选题缘起10
- 0.2 研究范围10-11
- 0.3 研究目标11
- 0.4 研究意义11-12
- 0.5 研究方法12
- 0.6 研究现状12-16
- 0.6.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0.6.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第一章 理论基础16-20
- 1.1 概念界定16-17
- 1.1.1 “手”的词典释义16
- 1.1.2 “手部动词”的界定16-17
- 1.1.3 “词义不对等”的概念界定17
- 1.2 相关理论17-20
- 第二章 汉泰手部动词词义不对等的表现20-43
- 2.1 部分不对等20-39
- 2.1.1 理性意义不对等20-29
- 2.1.2 社会文化意义不对等29-34
- 2.1.3 色彩意义不对等34-39
- 2.2 完全不对等39-42
- 2.2.1 泰语无对应词39
- 2.2.2 汉语无对应词39-42
- 2.3 小结42-43
- 第三章 汉泰手部动词词义不对等的原因43-53
- 3.1 内部原因43-50
- 3.1.1 语言内部原因43-47
- 3.1.2 语义关系47-50
- 3.2 外部原因50-52
- 3.2.1 本族文化50-51
- 3.2.2 外族文化51-52
- 3.3 小结52-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64
- 附录一:汉语手部动词词表57-58
- 附录二:泰语手部动词词表58-59
- 附录三:汉语手部动词词义分析表59-61
- 附录四:泰语手部动词词义分析表61-64
- 后记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生;;新词语的词义分析与验证——以新词语“剑指”为例[J];修辞学习;2009年03期
2 符淮青;;词义分析形式化的探讨[J];辞书研究;2013年01期
3 钱宗武;《说文》引《书》的词义分析[J];怀化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4 张成振;从编辑词义分析编辑的含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范兴华;;“得意”词义分析与复合过程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3年02期
6 葛本仪;;词义分析与逻辑[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8年04期
7 高培新;焦红卫;;英汉翻译过程中词义的准确把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2期
8 ;读者来信摘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年02期
9 黄启超;;论在词义分析上结构主义和认知观点的不同[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李艳;;西宁方言名词重叠的语法及词义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树兰;;满语动词zhafambi的词义分析[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2 吴云芳;温珍珊;段慧明;俞士汶;;语料库粗粒度词义标注[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传江;原型理论在词义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3 RATCHADAPUN WONGLEANG(梁兰彩);汉泰手部动词词义不对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43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4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