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榆社方言语法的几个特殊用法

发布时间:2017-08-03 19:06

  本文关键词:榆社方言语法的几个特殊用法


  更多相关文章: 程度词 语气词


【摘要】:榆社方言属于晋语中的中区方言,但是由又与其他中区方言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是从语法的角度对榆社方言的几个特殊用法进行了简单阐述。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程度词 语气词
【分类号】:H172.2
【正文快照】: 榆社方言按照山西方言分区为中区方言,由于学者对榆社方言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对榆社方言的几个特殊用法进行简单阐述。一、表音字“圪”表音字“圪”在晋语方言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晋语方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其独具特色,所以引起了晋语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圪”在榆社方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文忠;晋方言里的“圪”字[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2 邢向东;晋语圪头词流变论[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3 白平;“圪”非词头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胡双宝;山西文水话“圪”字小集[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5 白云;晋语“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5年01期

6 王临惠;;山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J];中国语文;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的”字以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史艳锋;;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慎;;晋语“圪”研究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李廷扬;从比喻的内涵和外延看修辞的本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5 李廷扬;;实践出真知,美律见效果——语法修辞学教改实验报告[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师蕾;;辉县方言入声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龚清秀;;论中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8 郭建华;;晋方言研究综述[J];大家;2010年03期

9 马文忠;晋方言里的“圪”字[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10 杨文娟;大同方言中的“圪”“忽”“达”缀词语的附加意义[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晨;;安阳市区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静;山西大同方言的实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郭贞彦;山西文水(裴会村)话语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威;高中语文生活化试题命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吴燕;包头方言词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芳廷;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及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昭君;山西交城方言代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永哲;凤翔方言代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巍;获嘉方言的表音字词头[J];方言;1980年01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李如龙;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戚桂宴;;汉语的基本性质及其语法范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5 白平;“圪”非词头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忻州方言“圪”头词语汇释(一)[J];语文研究;1989年02期

7 贺巍;;获嘉方言表音字词表[J];语文研究;1989年03期

8 ;忻州方言“圪”头词语汇释(二)[J];语文研究;1989年03期

9 ;忻州方言“圪”头词语汇释(三)[J];语文研究;1989年04期

10 ;忻州方言“圪”头词语汇释(五)[J];语文研究;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银花;;语气词“U&”及其类型学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孙苹;;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孙苹;;《雷雨》句中语气词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6期

4 蔡蔚;;汉英语气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5 苏丽红;;玉林话的语气词[J];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6 方有国;;《荀子》“而为”辨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7 徐红梅;;安徽涡阳话中常见的语气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何淑梅,李玉娟;“НИ”词用法小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4年03期

10 林春雨;;汕头话的常见语气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子瑜;林茂灿;;语气词“maO”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2 张文贞;;枣庄方言语气词“来”的语法化阐释[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杨红华;;南宁普通话的语调、语气词及其声学表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邓晓玲;;俄语科技语体中的语气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万丽媛;;南昌(昌东镇)方言句末语气词的构造、音读和功能[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炳海;;吟诵调和演唱曲:楚辞体的两个来源——论楚辞体的生成及其和音乐的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朱琳;;泰兴话疑问句语气词及其修辞功能[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小武;;象声词、语气词的声调问题[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文;布依语汉语语气和语气词对比研究[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姜雪艳;乐观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许俏文;小学生不说“啊”“哇”出口成礼[N];广州日报;2003年

4 卢烈红;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学坤;用诗性语言撞击学生的心灵[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林溪 李佩 通讯员 覃事孝;为失学孩子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培泉;《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领域的又一部力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8 李安旭;张劲夫演讲的魅力[N];中国航天报;2000年

9 周月朋;“说”新闻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N];中华新闻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谁懂“孩纸,你肿么了?”[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氏明河;汉越语气词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曹银晶;“也”、“矣”、“已”的功能及其演变[D];北京大学;2012年

3 郭丽君;俄语若干语气词辖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孙汝建;语气和语气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1998年

7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海英;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宋加群;安徽怀远方言的语气词“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彬安;枫泾方言语气词“嘎”的用法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锐;美英学生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习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8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国欢;韩国留学生汉语语气词“啊”、“吧”、“呢”、“吗”习得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黄荣;日韩留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5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15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