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话语标记“得了”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口语话语标记“得了”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口语相对于书面语而言,一直是汉语研究比较薄弱的方面。本文以汉语口语话语标记“得了”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标记理论,从语言使用方面对“得了”及其相关变体进行系统探析。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引进话语标记这一理论,并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综合论述。 第二章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结合第一章内容,对“得了”及其变体的话语标记性质进行了界定。 第三章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从语用方面全面探析话语标记“得了”及其变体,包括:根据其在篇章分布中的位置,分三种模式进行描写;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对其语用功能进行整理;从话语标记的程序性和主观性特点对其意义进行把握;最后从礼貌原则分析其对使用主体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理解话语标记“得了”,并且考虑到其与话语标记“算了”的语用相似性,第四章我们对上述二者进行比较:从二者表否定、劝阻意义的差别和对使用主体选择的差别三方面进行讨论。 最后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概述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不足所在。
【关键词】:话语标记 得了 算了 语用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1章 绪论7-16
- 1.1 研究现状7-14
- 1.1.1 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7-10
- 1.1.2 话语标记“X 了”的研究10-12
- 1.1.3 话语标记“得了”的研究12-14
- 1.2 理论依据14
- 1.3 研究意义14
- 1.4 语料来源14-15
- 1.5 创新与不足15-16
- 第2章 话语标记16-23
- 2.1 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16-17
- 2.2 话语标记的界定17-18
- 2.3 “得了”话语标记的界定18-19
- 2.4 话语标记“得了”的变体19-23
- 第3章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探析23-48
- 3.1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模式23-34
- 3.1.1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模式一23-27
- 3.1.2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模式二27-29
- 3.1.3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模式三29-34
- 3.2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功能34-41
- 3.2.1 形式连贯功能34-38
- 3.2.2 内容连贯功能38-41
- 3.3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意义41-44
- 3.3.1 表程序意义的“得了 1”41-42
- 3.3.2 表情感态度意义的“得了 2”42-44
- 3.4 话语标记“得了”的语用条件44-48
- 3.4.1 话语标记“得了”对使用主体的选择44-47
- 3.4.2 从礼貌原则来看“得了”对使用主体的选择47-48
- 第4章 话语标记“得了”与“算了”语用意义的比较48-52
- 4.1 二者表否定的差别48-49
- 4.2 二者表劝阻的差别49-51
- 4.3 二者对使用主体选择的差别51-52
- 第5章 结语52-54
- 5.1 本文研究概述52
- 5.2 本文研究不足52-54
- 参考文献54-57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双云;张磊;;话语标记“但是”的宏篇连贯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任振翔;;浅析话语标记“不是我说你”[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3 陈家晃;;话语标记的语境提示作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慧敏;;国外话语标记研究及其对汉语研究的启示[J];学术界;2012年04期
5 殷树林;;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和定义[J];外语学刊;2012年03期
6 陈家晃;姚新福;;话语标记对话语连贯的作用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卢英顺;;“这样吧”的话语标记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2年05期
8 刘华丽;黄婉梅;;插入语和话语标记的区别与联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9 贺静;王钢;;类型学视阈下的英汉总结性话语标记考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李宗江;;也说话语标记“别说”的来源——再谈话语标记来源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安娜;侯敏;;语料库中的插入语标注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3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严敏芬;汉语中不礼貌构式的社会与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伟;语篇识解中话语标记功能和理据研究—关联理论视角[D];河南大学;2009年
2 曹e鴈
本文编号:706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0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