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韵律与不礼貌话语意义构建
本文关键词:论韵律与不礼貌话语意义构建
【摘要】:日常交际中,韵律对于话语意义的构建起重要作用。话语的语用意义和语用效果是"说什么"和"如何说"互相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说"涉及韵律所扮演的角色。然而,现有研究却忽视了韵律在话语意义构建中的作用。尝试通过日常交际中不礼貌话语韵律分析,探讨韵律在语言不礼貌话语意义构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韵律不仅可触发强化不礼貌话语意义,还能消解礼貌标记语的礼貌含义,传达不礼貌言外之力。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
【关键词】: 言语不礼貌 韵律 话语意义
【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机构话语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项目编号:2012291) 湖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汉语机构话语中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3y060) 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大一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06q094)
【分类号】:H11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尝试通过日常交际中不礼貌话语的韵律特征分析,探讨韵律在语言不礼貌表达和不礼貌语用效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旨在揭示韵律如何触发、加强及转化话语所表达的不礼貌话语意义,为汉语言语不礼貌的研究开拓新的径路。(一)言语不礼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致公认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冉明志;;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功能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2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3 冉永平;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05年04期
4 林茂灿;汉语语调与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孙智慧;;词汇语用学和多义词的语用充实[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7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8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9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吴桂霞;冗余现象与听力理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海云;;沉默的法律语用对比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的韵律结构和基频(F_0)高低线构建[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2 王馥芳;优选理论的解释力[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3 沈炯;汉语语调构造和语调类型[J];方言;1994年03期
4 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年04期
6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7 缪素琴;;话语标记语why的语用功能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吴亚欣,于国栋;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9 冉永平;语用学与二语习得交叉研究的新成果——《第二语言中的语用发展》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10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茂林;话语意义的推断[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吕明臣;话语意义研究的理论演进[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3 周林艳;;预设在致歉话语意义建构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4 孙美玮;;如何对话语意义进行推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张莉;;言语实践中话语意义建构原则探究[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6 李凤琴;;“沉默”的话语意义与交际功能[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7 李勇忠;;话语的视角化与话语意义的生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薛耀琴;;《意义、话语与社会》述评[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01期
9 张莹;邵新芬;;表达和理解:话语意义的双向建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杨敏;;话语意义历史理论重构当代中国国家认同[J];外语学刊;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耐香;;语境对话语的作用探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金立;黄华新;;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指代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瑾瑾;“五四”——中国文化转型的话语符号[N];学习时报;2004年
2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 王彬 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牛学智 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审 臧策;当下批评“本土话语”匮乏的危机[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艳;媒体服饰话语中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3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海燕;会话中话语意义的推断[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范敬群;网络话语意义生产与传播的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卢玉芳;误解的潜在性[D];山西大学;2010年
4 王宇燕;论话语视角标记“在+X+说来”与“就+X+说来”[D];暨南大学;2014年
5 林元龙;关联理论与话语误解[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4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4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