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符号的随意性:“汉字革命”论的理论偏失——从东方文化派对“汉字革命”论的批判谈起

发布时间:2017-09-10 21:06

  本文关键词:符号的随意性:“汉字革命”论的理论偏失——从东方文化派对“汉字革命”论的批判谈起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字革命” 理论偏失 “符号的任意性” 线性进化论 唯科学主义


【摘要】:近代中国发生了至少三次旨在废除汉字的"汉字革命"运动。这些运动的发生有其特定语境与时代需求,但也有明显的理论偏失,其最主要者是盲目运用"符号的任意性"理论。错误理解语言文字的工具属性,把符号的任意性推到了随意性的极端,此其一误;机械套用进化论,将线性进化论简单编织进语文演化过程,此其二误;滥用科学标准,用自然"科学"的尺度,剪裁人文领域里的语言文字,此其三误。三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其对符号—工具性的认识错谬,因此,现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对"汉字革命"论的批判有其合理性一面。反顾这段历史,有利于我们对中国语文乃至中国文化的未来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汉字革命” 理论偏失 “符号的任意性” 线性进化论 唯科学主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东方杂志》(1911-1932)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1XZW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09.4
【正文快照】: 在从晚清到1930年代,中国汉字遭遇了三次被“革命”的命运。世纪初吴稚晖“淘汰汉字”肇其始,五四前后钱玄同“汉字革命”继其踵,三十年代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殿其后,这一波紧似一波的废汉运动是近代文化激进主义者对于中国文化问题“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的最典型代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花萍;;为“汉字”重新定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汤艳丽;;关于强化母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赵志军;;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的自觉——论王蒙的语言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国少华;;阿拉伯语被动语态的文化解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6期

7 陈慧平;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崔第品;;从语言到写作——试论写作教学的语言平台构筑及意义[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胜;方瑞芬;;中国话语研究及发展趋势[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唐晓琳;董岩;;拉丁语: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共同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时忠;;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思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任宏丽;;通过编写汉字中医文化图书普及中医药知识——浅谈中医药科普创作的创新[A];2010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粲;;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述评[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宁;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民族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6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26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