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发布时间:2017-09-10 21:08

  本文关键词: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今字 假借 引申


【摘要】:古今字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它是汉字在其字的情况十分复杂,本文主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假借和引申,产生的途径有增加形符、改换形符、增加声符等。
【作者单位】: 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古今字 假借 引申
【分类号】:H124
【正文快照】: 引言古今字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内有《古今字》一卷,然而由于该书失传,未能详其实。古今注释中,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是东汉郑玄,《礼记·曲礼下》:“曰:‘于一人’。”郑笺:“《觐礼》曰‘伯父实来,余一嘉之。’‘余’‘予’古今字。”[1]古今字是汉字发展中所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吉庆;;段注古今字理论的历史贡献[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立;;试析《论语》古今字[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3 胡培俊;古今字的范围和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孙晓玄;;《论语》古今字小考[J];语文学刊;2011年15期

5 陈瑞衡;;我看古今字[J];语文学习;1983年05期

6 袁庆德;古今字与古文字本义的考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饶增阳,张献;试论古今字[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潘志刚;;古今字形成原因试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9 孙雍长;;论“古今字”暨辞书对古今字的处理[J];辞书研究;2006年02期

10 李海霞;;用《说文》中的“读若”浅探古今字[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叶露;释“叶”与“ST”[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作阵;医古文考试如何复习应考(2)[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张和均;汉字部首“丶冫氵灬”原义初探[N];黄石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岚;,

本文编号:826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26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