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开展近代汉语方言文献的集成

发布时间:2017-09-19 19:44

  本文关键词:开展近代汉语方言文献的集成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 方言史


【摘要】:以汉语方言为主线,全面收集晚唐五代以来反映汉语方言及其历史的数千种文献并汇编成册,制成电子图书数据库。这将极大地推动汉语语言学科、汉语文化历史的研究,同时对于保护汉语语言史文献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 方言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批准号:10zd&122)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一、近代汉语方言文献整理的基本情况学术复兴,文献先行。文献搜集、整理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基础性与前提性的作用。文献的发掘与整理往往能推动一个新学科的发展与繁荣,近代敦煌文献的整理推动了敦煌学的兴起与发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汉语语言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莉宁;;汉语方言中的“平分阴阳”及其地理分布[J];语文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蒋宗福;;《广韵·微韵》语词笺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顾永新;《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黄易青;;从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看唇音字的开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夏能权;;比较研究《王三》与《广韵》反切的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金少华;;法藏敦煌《西京赋》写卷校补[J];敦煌研究;2009年02期

7 丁治民;;敦煌残卷《笺注本切韵》所引《说文》反切考[J];敦煌研究;2011年01期

8 曹志国;;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异构字声符的音韵类型及其成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覃远雄;方言本字举例[J];方言;2002年01期

10 蔡梦麒;夏能权;;《王三》《广韵》小韵切语异同比较[J];古汉语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iJ幫;Q2泰松;;从《释文》引“顾野王”或“顾”论《篆隶万象名义》与原本《玉篇》之关系[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傲生;《切韵》的音韵格局[D];浙江大学;2008年

2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1997年

3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新华;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仝小琳;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周杨;计算机汉语方言辨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吕春燕;中日移动动词的认知语义学对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于建松;早期韵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洁;黠戛斯历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威;一、二、三、四等的来源、特点与演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员平平;“初唐四杰”诗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心丽;张说诗歌声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玉翠;论李峤诗声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静毅;《切楙》S2071反切注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天霞;顾炎武《音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亚南;《新修玉篇》注音材料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焦甜甜;四川、两湖、江西地区唐五代诗歌用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翁振山;二十卷本《倭名类聚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马俊;元明汉语入声与元明韵书入声的关系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明;山西晋语古清平字的演变[J];方言;1999年04期

2 曹志耘,邵朝阳;青海乐都方言音系[J];方言;2001年04期

3 陈英;试论库车话的底层调类及调值──兼谈其调类的演变[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马克章;;新疆汉语方言中原官话南疆片代表话散论[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刘俐李;乌鲁木齐回民汉语的单字调连读调和调类的共时演变——兼论声调层次[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李树俨;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J];语文研究;2000年01期

7 王临惠;山西方言声调的类型(稿)[J];语文研究;2003年02期

8 乔全生;;晋语的平声调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语文;2007年04期

9 曹志耘;王莉宁;;汉语方言中的韵母分调现象[J];语言科学;2009年05期

10 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J];语言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力量;;近代汉语中词缀“子、儿”等的独特用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吕昭君;;山西交城方言的指示代词[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冯雪冬;;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现状[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4 雷双凤;;近代汉语语音演变研究综述[J];丝绸之路;2011年08期

5 袁庆述;近代汉语语辞考释[J];古汉语研究;1990年03期

6 刘镜芙;《水浒传》中一组同义介词[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刘镜芙;一部值得推荐的专书词典——读白维国《金瓶梅词典》[J];辞书研究;1993年02期

8 徐荣;试论近代汉语中倒序词的成因[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刘志生;黄友福;;近代汉语中的“不X不Y”格式考察[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叶荧光;;论《儒林外史》中时间副词的特点[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启辉;;浅析近代汉语副词“都”的源流内容[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刘敬林;;加强词义研究薄弱处工作全面提升语文词典释义质量[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蒸;;满文标音《正音切韵指掌》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4 曹小云;;论《司牧安骥集》中的名词后缀——“家”[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林文金;;莆仙方言的选择问句[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林富保;;《水浒传》语汇与武平方言对照例释[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7 林涛;;东干语音系略说[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赵大明;;古汉语虚词研究的最新进展——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A];中国辞书论集2001[C];2001年

9 冯青;;《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胡习之;;现代汉语中还有“动词+将+趋向动词”格式[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波;第九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陈榴;市井画卷古语遗响[N];光明日报;2007年

3 汪维辉;古人如何“吃饭”[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张骅;继往开来,,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叶宝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赵志研;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邢福义;“十来年”义辨[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谭旭;山西方言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李为政;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朱明来;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李顺美;《老乞大》《朴通事》常用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云;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静;绝对程度副词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D];河南大学;2004年

3 郝耀伟;《二刻拍案惊奇》代词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尚虹;《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助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王华;《水浒传》助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孙怀芳;《金瓶梅》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郭杰;《祖堂集》时间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晓燕;唐五代至宋代的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徐繁荣;近代汉语“煞”字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鲍滢;近代汉语词缀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3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83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