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
【摘要】: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了语言的三种元功能理论,即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语篇功能是语言构建语篇的功能,它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使之成为连贯的语篇。而语言变异是指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交际的需要,新的词语、词义和表达方式不断更新,语言的表现形式不断偏离的一种语言现象。作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方式,广告语篇中普遍存在语言变异现象,目前的研究多是对广告语篇的语篇功能或广告语篇中的语言变异的研究,还没有发现对广告语言变异的语篇功能研究。通过运用韩礼德的语篇功能理论,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中英流行广告语篇,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和语法变异等角度对英汉广告语篇语言变异在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语言变异在中文广告中的运用多于英文广告,并且中文广告多运用语音变异形式,而英文广告则是词汇变异的情况较多。在主位结构方面,单项主位的使用频率大于复项主位。而在复项主位中,发生语言变异的成分大多数为概念成分。对于英汉广告语篇的主位标记性,有标记主位发生语言变异的现象要高于无标记主位。在衔接机制中,英汉广告中隐性衔接的情况多于显性衔接。隐性衔接通常通过文化语境和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来表现。显性衔接中,大多数使用了语法衔接中的照应和省略,而词汇层次上使用反义词和重复较多。在研究广告语篇信息结构和主述位结构关系时发现,中英文广告较多把产品名称放在主位,作为已知信息,后面的述位是新信息,采用“已知信息+新信息”的结构。对英汉广告语篇语言变异的语篇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广告的内涵,使人们对广告的创作意图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语篇功能 广告语篇 语言变异 比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17
- 第一节 语篇功能的研究现状13-14
- 一、语篇功能的国内研究现状13-14
- 二、语篇功能的国外研究现状14
- 第二节 广告语言变异的研究现状14-17
- 一、广告语言变异的国内研究现状14-15
- 二、广告语言变异的国外研究现状15-17
- 第二章 语篇功能和语言变异理论概述17-25
- 第一节 语言变异17
- 第二节 语篇功能17-25
- 一、主述位结构17-19
- 二、主位的标记性19
- 三、主位推进模式19-21
- 四、信息结构21-22
- 五、衔接功能22-25
- 第三章 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25-38
- 第一节 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主位结构对比分析25-35
- 一、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对比分析25-31
- 二、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对比分析31-35
- 第二节 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分析35-38
- 第四章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言变异的衔接机制对比分析38-47
- 第一节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言变异的显性衔接机制对比分析38-43
- 第二节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言变异的隐性衔接机制对比分析43-47
- 第五章 英汉广告语篇语言变异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47-56
- 第一节 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对比分析47-50
- 第二节 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信息结构与衔接机制对比分析50-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星;;网络语言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5期
2 李霞;;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郭继荣;李园园;王静;;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施春宏;语言调节与语言变异(下)[J];语文建设;1999年05期
5 丁崇明;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吴国华;语言的社会性与语言变异[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7 张辉;语言变异的本质与制约[J];福建外语;2000年02期
8 肖建安;论语言变异中的语境[J];娄底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9 郑敏;语言变异与公安语言的规范化[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黎运汉;语言变异研究的深入与开拓──读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J];语文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密容;;网络语言试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美莺;;网络语言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一集)[C];2003年
3 周晓晶;;从语言变异的视角解析新词收录和词语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许钟宁;;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厚广;;语言与逻辑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锦国 大理学院文学院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意来自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芮东莉;译介工作:永远的桥梁工程[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凤华;经济全球化下怎样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N];科技日报;2009年
4 上海交通大学 张玉梅;语言正越来越“多中心化”[N];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赵强;言语魔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3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焱;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5 吴丽好;香港网络时代与华文二语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婷;浅析网络变异语言的类型及社会功能[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赫;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3 李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语言变异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4 吴学辉;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罗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6 黄丽群;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7 张萌;语言变异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桂群;广告语言的变异使用及其规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谭玉兰;网络语言变异及其规范[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毓容;《围城》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3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1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