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推动者、建设者——方梦之教授对我国译学建设的贡献
本文关键词:先行者、推动者、建设者——方梦之教授对我国译学建设的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理论研究 译学建设 科技翻译研究 翻译实践 翻译技巧 科技英语翻译 译学发展 建设者 推动者 应用翻译研究
【摘要】:正我与方梦之教授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近30载。他长我三岁,是我的兄长。我们之间的友谊,正如梦之兄在为拙作《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写的序言中所说:"其间,情谊随学术繁荣同增,理解与译学发展俱进。我们不断分享着理论探索的成果、翻译实践的心得和译协工作的经验。"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翻译理论研究 译学建设 科技翻译研究 翻译实践 翻译技巧 科技英语翻译 译学发展 建设者 推动者 应用翻译研究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我与方梦之教授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近30载。他长我三岁,是我的兄长。我们之间的友谊,正如梦之兄在为拙作《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写的序言中所说:“其间,情谊随学术繁荣同增,理解与译学发展俱进。我们不断分享着理论探索的成果、翻译实践的心得和译协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梦之;;我的翻译人生[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8期
2 穆雷;业精于勤功不在速──记科技翻译论坛上的方梦之教授[J];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01期
3 刘金龙;;应用翻译:教学与研究——方梦之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4 林煌天;为繁荣科技翻译事业多做贡献——祝《上海科技翻译》杂志创刊[J];上海科技翻译;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鸿芹;王忠;周春辉;;英语术语“Sport”的译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郑鸿芹;;翻译原则、策略、方法与技巧的概念范畴及其关联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朱义华;;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高巍;武晓娜;张松;;简析《生活的艺术》中的翻译变体[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丽;;论译者译材选择中的主体性——冰心翻译活动个案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徐文辉;熊静;;论英汉颜色词汇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7 张雪芳;;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胡庭树;;翻译研究的哲学思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9 贾洪伟;;王古鲁与语言学的译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赵颖;;“meta-”可以译为“元”吗?——与辜正坤先生商榷[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曾东京;苏珊;;论翻译学词典的附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小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西翻译学词典之对比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远庆;韩淑红;;谈规范性翻译学词典的特点[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巍;;翻译学术语规范化的实践及效果反思[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丽玲;;商务口译中文本信息忠实性与文化信息忠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许春翎;;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清末闽籍翻译家严复、林纾译作探析其解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汪化云;;说“形译”[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徐翰;本科英语专业技能化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翟海群;《大学英语》文本类型与阅读绩效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甘芳芳;目的论视角下的《尤利西斯》三个中译本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淑香;翻译伦理视角下的文化误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赵传银;论复译的翻译伦理学视角[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邓琼;从功能派翻译论角度对《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自俭;试谈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几个问题[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荣;;读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2 靖安达;王辉;;翻译理论的新发展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董双建;;论翻译实践者和翻译理论者两大阵营的交集[J];作家;2011年02期
4 胡榕;;翻译理论的再认识——兼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李新惠;;文化视角中的翻译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殿忠;翻译理论研究中创造性的拓展——评许钧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J];外语研究;1993年04期
7 陈凌;;通往巴别塔之路——论中西译学传统中的相似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王向华;;论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科技翻译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俊;;科技英语句法特征及其翻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3期
10 谭安丽;;中国译界理论与实践脱离现象考证[J];文教资料;2010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翠玉;;思维科学与强化策略对英语翻译技能的实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茜;;以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为指导探讨不同文体的翻译技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6 邱文静;;从文学学士到科技英语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苇晗;;浅谈英语翻译技巧在教学中的应用[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恩冕;;应当重视翻译史的教学与研究[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9 王元愉;;理工科学生应掌握的几种翻译技巧[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全丽;;英汉广告中商品品牌的翻译技巧初探[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雨 赵立;中国译论研究和译学建设真的比西方严重落后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刘靖之;名家论译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彭光飙;翻译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速器[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牛新生;中国传统译论:扬弃抑或传承?[N];文艺报;2006年
5 蔚蓝;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比较与寻美探求[N];光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涂桂林;唐瑾:学有专攻谱华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潘启雯 陈静;中国翻译60年:与文明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陈众议;背叛之背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夏吾东智;藏语科技词汇翻译的挖创借[N];黄南报;2007年
10 李景端;翻译的第二基本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高伟;文学翻译家徐志摩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袁斌业;翻译报国,,译随境变:马君武的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莉娜;翻译的折衷主义及伦理视角[D];复旦大学;2009年
7 朱献珑;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项东;工商管理教材汉译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蒋童;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君;美学视角[D];中南大学;2007年
2 郑国栋;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个英译本[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林瑞榕;“信、达、切”视角下《爱玛》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恒;辜正坤翻译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郭庭军;从语言哲学视角看译文读者的地位[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薇;顺应性在翻译选择过程中的体现[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7 姜春兰;论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理论与实践[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博健;语境对翻译影响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晓;越界—翻译文本间交流的途径[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孙青;中国文化因素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体现[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8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