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词中“不”的多义性
本文关键词:复合词中“不”的多义性
【摘要】:汉语复合词中的"不"可以表达"没有"、"别"和"不能"等多种意义。"不"作为一般否定词的"大众化"而成为最常用、最无标记的否定词,这是它能够表示多种否定意义的前提。"不"之所以能够在复合词中表示"没有"、"别"和"不能"等多种意义,则主要归因于其"主观性"的特质。"凸显冲突"和"委婉表意"是"不"主观性的具体表现。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否定 主观性 回溯推理 礼貌原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应答性成分语义和话语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3CYY61)资助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零、引言“不”、“没有”、“别”是现代汉语中的三个主要否定词,它们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分工:“不”用于一般否定,“没有”用于“存在否定”,而“别”用于“祈使否定”。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否定词各司其职,形成汉语中的否定系统。例如:○1 a.不去上海。b.没去上海。c.别去上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2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3 侯瑞芬;;“别说”与“别提”[J];中国语文;2009年02期
4 王灿龙;;试论“不”与“没(有)”语法表现的相对同一性[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5 沈家煊;;汉语的逻辑这个样,汉语是这样的——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之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齐焕美;;近代汉语词缀问题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月婷;;《型世言》中不定时类时间副词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6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刘丽;;《型世言》表将来时间副词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邓凤灵;;河南商水话中的时间频率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李晗韫;;古代汉语话语标记“说不得”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史丰;;《搜神记》限定副词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f^奕;谈否定句[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许利英;试论现代汉语否定句[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3 李焱;孟繁杰;;禁止副词“别”来源再考[J];古汉语研究;2007年01期
4 田作申;试论“不”的语法功能[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5 王红旗;“别V了1”中动词的特征[J];汉语学习;1997年05期
6 甘于恩;试论现代汉语的肯定式与否定式[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7 陈垂民;说“不”和“没有”及其相关的句式[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8 甘于恩;再论现代汉语的肯定式、否定式及有关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9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10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李;;论广告中的礼貌准则[J];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玉兰;;英汉礼貌原则对比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王璐;;浅谈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3年20期
4 韩占东;付晓;;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及成因初探[J];校园英语;2014年19期
5 李莉;;礼貌原则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6 梁妍;陈世存;;礼貌原则在交际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7 姜明瑶;高梦嘉;;运用“礼貌原则”浅析《非诚勿扰》[J];语文学刊;2013年12期
8 孙德芹;;模糊语言——礼貌的需要[J];海外英语;2010年05期
9 郭卫,许之所;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罗琼;;从英汉礼貌原则对比看其翻译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006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0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