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小报中的上海俗语
本文关键词:海派小报中的上海俗语
更多相关文章: 上海俗语 小报 堂子俗语 白相地界俗语 整理注释
【摘要】:所谓上海俗语,是指流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老上海市民语言,系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俗语在当时的报纸、杂志、广播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用上海俗语写作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如周天籁的《亭子间嫂嫂》,杨乐郎的《杨乐郎空谈》,周益世的《小山东》等。上海小报中保存了大量上海俗语,由于小报历来不受重视,且数量多又收藏分散,上海俗语少有人搜集整理。此项研究对文学史、地方史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上海俗语 小报 堂子俗语 白相地界俗语 整理注释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084)
【分类号】:H173
【正文快照】: 吴侬闽谈,适成风土;昆曲秦腔,蔚为艺文。迨上海辟为租界,华洋杂处,海上繁华,亭子间嫂嫂、扬州阿姨开口十三点、邓禄普。白相人、拆白党出言牌头子码、龙头拖车,上海人打话,群以为时髦。凡此类方言俚词,1920—1940年代最为流行,广泛应用于海派小报及所载文学作品中,凡此可通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梅;新词语的词源研究概述[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2 卞浩宇;;从“别琴英语”到“中国英语”——英语“本土化”对当今英语教学的启示[J];大家;2010年17期
3 季压西,陈伟民;近代中国的洋泾浜英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范延妮;试述晚清英语教学方法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08期
5 高美云;;论洋泾浜英语对近代中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2期
6 刘文慧;;洋泾浜语折射出的中国近现代对外贸易史[J];江苏商论;2011年01期
7 范延妮;试述晚清英语教学方法及其启示[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年02期
8 卞浩宇;;从“别琴英语”到“中国英语”——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百年历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李楠;上海小报中城市空间的下移与平面化展示——兼谈报刊的研究方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黄碧蓉;;中华传统海洋文化“走出去”之语言进路探索——以上海城市近代发展为视点[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金立群;媚俗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碎片呈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益忠;从中心到边缘[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生;“上海居、大不易”[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杨朕宇;《新闻报》广告与近代上海休闲生活的建构(1927-1937)[D];复旦大学;2009年
8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陶春军;俗中之雅·雅中之俗·雅俗合参[D];苏州大学;2012年
10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娟;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衍生和发展规律的认知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2 左冲;近代上海八仙桥城区之嬗变(1860—1949年)[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4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9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