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国际环境下构建新疆形象的新闻话语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15:30

  本文关键词:国际环境下构建新疆形象的新闻话语方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形象 话语方式 构建


【摘要】:作为话语文本的新闻报道一直以来吸引着语言学家进行研究。文章以近年来中美涉疆新闻为研究对象,从话语研究与新闻传媒学的视角入手,从宏观层面的体裁、话语主题、多模态话语和微观层面的评价手段、引语共同探讨新疆形象构建的新闻话语方式。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新疆形象 话语方式 构建
【基金】: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中美涉疆报道话语方式对比研究”(XJGRI2014001)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群体性冲突事件的传媒引导研究”(13XXW009)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08年6、,,/u m e社姊似各 月至MIS年6月共五年国内外主流媒体n 疆新闾做一、当代国际,、化不允中的新形象了话语分析研究,语料分别选自《中国日报》和有学者认为,区域形象与国家形象的概念相《纽约时报》。《中国日报》的新闻信息C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新芳;;论语篇宏观结构的功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杨娜;吴鹏;;基于语料库的媒介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对华妇女报道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年09期

3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4 辛志英;;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5 李欣;;从“议程设置”角度看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新华;;基于语篇的外语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孙素音;;多媒体英语课堂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和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4 赵玲;;《老友记》中的幽默现象——基于评价系统介入理论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5 李枫;李娜;;论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征及编写理据[J];编辑之友;2012年06期

6 彭漪;杨海燕;;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胡慧慧;;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孙敏庆;朱海澎;;中俄“国家年”徽标的多模态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10 陈彦华;;网络时评语类的修辞潜势[J];才智;2009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Hu Yongjin;;An Empirical Research Testing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ity o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梁梅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日记中的评价与认同(英文)[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6年第2期)[C];2006年

4 邢渊渊;;新媒介环境下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策略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君;评价理论视角下影评的态度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李先锋;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7 林超;俄汉图书辅文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刘世铸;态度的结构潜势[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萍;英语政治演讲的评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芳;评价理论视角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介入资源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乃军;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电影作品及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郭恩华;篮球赛事网络英语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崔粮彩;英语推销信中的评价资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徐艳艳;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商业广告语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胡琼芳;当代流行爱情歌词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艳婷;英语公益广告中的评价资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莎;教师课堂话语的多模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聪茹;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舆论特征[J];当代传播;2001年06期

2 靖鸣;袁志红;;西方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塑造[J];当代传播;2007年02期

3 刘畅;;虚假议程设置:从“倒萨”到“涉藏”[J];当代传播;2008年05期

4 钱敏汝;;戴伊克的话语宏观结构论(下)[J];国外语言学;1988年03期

5 沈妍;;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以德国《图片报》对奥运前后的中国报道为例分析[J];东南传播;2009年01期

6 范勇;;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中的意识形态偏见词汇与“中国形象”塑造——基于对《纽约时报》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7 刘鉴强;从李文和案看《纽约时报》的意识形态性[J];国际新闻界;2001年01期

8 陈阳;;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国际新闻界;2007年04期

9 胥琳佳;刘佳莹;;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J];国际新闻界;2009年10期

10 蒋晓丽;王亿本;;《纽约时报》对他国灾难报道的话语分析——基于最近四次地震报道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波客;;时下最雷人的话语方式[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9年04期

2 韩希明;;略论《阅微草堂笔记》话语方式的《庄子》遗风[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实;永恒的变奏——香港诗歌话语方式的转变[J];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4 汤世杰;;现代工业文明与文学的话语方式[J];边疆文学;1996年07期

5 卫戈;;话语情境与艺术家的选择[J];艺术·生活;2000年05期

6 刘忠;“文革”期间知识分子的精神形态与话语方式[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7 陈家琪;;入思方式与话语方式——关于“偶在论”的读书笔记[J];读书;2008年05期

8 冯文开;胡泰斌;;宋代歌妓唱词的演述:一种口头话语方式[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罗传清;;“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论东西小说的叙事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10 焦萌;;艺术具有特殊的话语方式和魅力[J];颂雅风·艺术月刊;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林;黄鑫;;中西方政府新闻言论的话语方式[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凯旋;;用镜头在历史关节点刻上闪亮的光点——议重大事件中摄影报道的独特话语方式[A];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钊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反语言:构建身份的特殊话语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姜学君;当代话剧,探寻写意性话语方式[N];文艺报;2008年

3 媒体从业者 李勇;从“变话”看六十年变化[N];人民日报;2009年

4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王南n\;中国梦的话语方式[N];湖北日报;2014年

5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何云峰;这是礼貌,更是规范[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婷;戏仿电影台词 网络最热话语方式[N];文汇报;2011年

7 韩震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改进我们的话语方式,,重构概念术语[N];北京日报;2014年

8 刘士林;反映和再现有中国本土经验的话语方式[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怡梦;“神吐槽”真有那么神吗?[N];中国艺术报;2013年

10 资深媒体人 姬宇阳;长大成人[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妍;从延安鲁艺文学活动看延安文人话语方式的变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彦霞;20世纪女性文本的话语方式[D];郑州大学;2000年

3 范圆媛;中国电视游戏节目的话语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媛;词语堆积的文化断层[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月峰;当代革命文学的形成要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94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94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