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十七年”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

发布时间:2017-11-07 12:16

  本文关键词:“十七年”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


  更多相关文章: 殖民化 翻译文学 近现代文学 民族文学 独立国家 当代文学 主体性 英美文学 文学传统 经典文学


【摘要】: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殖民化因素难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彻底根除,加上新的文化殖民形态又乘势入侵,故当代文学在建国后还肩负着解殖民化的重任。作为民族文学的构成部分,"十七年"翻译文学显示出较强的解殖民化特征:与苏联和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文学的结盟,增强了自身在解殖民斗争中的力量;对英美强势文学的限制,对其内部反抗精神的挖掘与呈现,有力支撑了自身解殖民的意图。但"十七年"翻译文学的解殖民化诉求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主体性的削弱、翻译选材的"规定性"以及欧美经典文学翻译的缺失等。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20世纪中期亚非拉殖民国家的渐次独立宣告 成为后殖民文学理论的重要术语。了殖民时代的终结,经济剥削或军事侵略的殖民 解殖民化译自英文"Decolonization",也有人将手段不再适合帝国主义对落后国家的控制,世界 之译为“非殖民化”或“去殖民化”,它是后殖民开始进入后殖民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卞之琳;叶水夫;袁可嘉;陈q,

本文编号:1152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52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