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文选本中的文章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南宋古文选本中的文章学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南宋古文选本 唐宋八大家 文章变态之法 活法圆转
【摘要】:南宋六种古文选本《古文关键》《崇古文诀》《文章正宗》《妙绝古今》《古文集成》《文章轨范》,秉持与程式化的应试"时文"不同的文章理念,选编历代散体文章中的名篇,唐代主要选韩、柳文,宋代以欧、苏、曾、王之文和理学家文章为主。这些选本和批语直接酝酿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史概念,确认了一批经典作家和作品,表述了南宋文章家对文章之立意、结构、文势、"曲折变态"之法、"活法圆转"的理解和提倡。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jd75009)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1六选本的选文和批语,《古文关键》采用《丛书集成初编》本,《崇古文诀》用明嘉靖十二年王鸿渐重刊本和文渊阁四库本,《妙绝古今》用文渊阁四库本和《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之国家图书馆宋刻本。《文章正宗》《古文集成》《文章轨范》用文渊阁四库本。北宋人所谓“时文”又称“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云;;《洗冤集录》词语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全明;张舜;;宋代人的读书风气与高雅境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沈素珍;钱耕森;;再论朱熹籍贯三省之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袁道露;;罗大经论士大夫的道德与责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白旭;;试论李杜并称兼谈唐诗分期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王金花;;论陈师道诗文理论的双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李盈;;论张元干的诗学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谢琰;;欧阳修排抑“太学体”发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邢铁;;唐宋时期“同居合活”家庭简说[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富金壁;;如此“补叙”岂当然——答王继如先生文《莫将补叙当错简》[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3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4 赖瑞和;;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前因与后果[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5 杨思贤;;民歌与民俗关系研究论纲[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6 欧明俊;;论词学史上的“元批评”[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国文论的两轮[C];2009年
7 陆德阳;;柳絮与中国人的审美特征[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国文论的两轮[C];2009年
8 昌庆志;;“成竹在胸”说的理论拐点与古今际遇[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C];2012年
9 叶文举;钱芳;;叶适对“永嘉四灵”的提携与批判[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国文论的方与圆[C];2010年
10 叶文举;;“把笔为文,则可屈折以自求达”——事功学派陈亮文学思想研究[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三辑)——中国文化的经典与文体[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秀礼;走向边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连旗;北宋嘉yP二年进士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利;南宋词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璇;宋代茶文化与宋代士大夫意识[D];江南大学;2010年
7 郭玉杰;周必大散文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陈满荣;夏竦及其骈文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欧阳秀敏;宋代占卜风气中的士人行为与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琼;;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选本版本知见录[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2 付琼;;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版本叙录[J];兰台世界;2010年06期
3 常恒畅;;储欣及其《唐宋八大家类选》[J];学术研究;2013年04期
4 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5 吴东南;;浅评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J];当代修辞学;1993年05期
6 龚言;郑子瑜新著《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问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7 濮侃;于修订处见精神——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J];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04期
8 龚言;郑子瑜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王捷;一部开创性的学术专著──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周楚汉;唐宋八大家文章理论的文化承传[J];长沙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认识唐宋八大家的一扇新窗口[N];光明日报;2005年
2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车琳;唐宋八大家在法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赵晓林;康震:高雅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丰富[N];济南日报;2010年
4 苗蛮子;拼祖宗魅影下的文化虚荣[N];深圳商报;2012年
5 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北京汉服协会秘书长 周君恺;学术不家传,认亲靠谱吗?[N];深圳商报;2012年
6 单士兵;被贩卖的“文化血”[N];深圳商报;2012年
7 毛进睿;文化复兴 无可厚非[N];深圳商报;2012年
8 耿银平;文化试剂 用心良苦[N];深圳商报;2012年
9 段爱民;做个彻底的幸福的文字工作者[N];长治日报;2011年
10 见习记者 刘寅;苏东坡与眉山影响力[N];眉山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金柱;唐宋八大家与佛教[D];河北大学;2004年
2 孟伟;清人编选的文章选本与文学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晓历;唐宋八大家新探[D];扬州大学;2001年
2 刘艺琴;明代文话中的唐宋八大家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郭艳丽;唐宋八大家学记文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乌仁图雅;北宋六大家之韩文接受与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潘月;唐宋八大家与襄阳考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张燕;王安石文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姗;柳宗元散文中的问句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261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6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