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诶话与汉语、壮语语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7 20:02

  本文关键词:诶话与汉语、壮语语法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诶话 汉语 壮语 语法


【摘要】:从词类、词组和常见句式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诶话与汉语、壮语在语法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诶话的语法系统受汉语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的是汉语特征,壮语特征和汉壮语混合特征很少。按照语言类型学的分析,诶话属于汉语侗台语深度接触类型,它既不是侗台语言,也不是汉语,而是一种融合了汉语、壮傣、侗水多种语源色彩的独特语言。
【作者单位】: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西融水诶话性质及其形成机制研究”(13YJC74002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BB201) 湖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成果之一
【分类号】:H2;H146
【正文快照】: 诶话,学界称之为“五色话”,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自称为“诶[藓44]”族群的人(其民族成分为壮族)所说的一种作为母语的语言。它是汉族和侗台少数民族长期接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语言,而这种独特语言里究竟汉语、侗台语的分布或融合情况如何,至今也还是一个谜,故而有必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茂繁;;五色话性质研究[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2 曾晓渝;高欢;;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3 罗美珍,,邓卫荣;广西五色话──一种发生质变的侗泰语言[J];民族语文;1998年02期

4 戴庆厦;邱月;;藏缅语与汉语连动结构比较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5 陈其光;张伟;;五色话初探[J];语言研究;1988年02期

6 韦树关;;关于五色话的归属问题[J];语言研究;2008年02期

7 戴庆厦;朱艳华;;藏缅语、汉语选择疑问句比较研究[J];语言研究;2010年04期

8 戴庆厦;关于汉藏语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戴庆厦;范丽君;;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研究——兼与汉语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曾晓渝;;汉语侗台语接触类型及其变异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梅;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孝德;巴蛮图腾文化之比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戴庆厦;;古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言[J];古汉语研究;2008年04期

3 高欢;;诶话与汉语、壮语构词法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4 彭国珍;杨晓东;赵逸亚;;国内外连动结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13年03期

5 冯青;李清桓;;黎语量词研究述评、展望及价值[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李春风;齐旺;;近十年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对比研究概况[J];民族翻译;2011年03期

7 李心释;;汉、壮接触诱发的语言变异的机制[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8 曾晓渝;论壮傣侗水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兼论侗台语汉语的接触及其语源关系[J];民族语文;2003年01期

9 韦茂繁;;五色话性质研究[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10 曾晓渝;高欢;;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7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梅;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殷自菊;彝语格租话与汉语永仁方言疑问句的对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王岩;中古汉语的“著”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原雪;语法翻译法对藏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温岚;论“五色话”之发展[D];广西大学;2007年

6 赵晶;汉壮名词组语序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曹凯;从《壮汉词汇》看汉壮语的接触[D];广西大学;2008年

8 李倩倩;布依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王颖君;山东乳山方言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霞;湘乡方言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光;;现代汉语里几种特殊的连动句式[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3 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4 甘端;;河北无极西部话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5 戴庆厦,傅爱兰;藏缅语的述宾结构——兼与汉语比较[J];方言;2001年04期

6 曾晓渝;牛顺心;;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J];方言;2006年04期

7 刘子瑜;敦煌变文中的选择疑问句式[J];古汉语研究;1994年04期

8 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戴庆厦;朱艳华;;藏缅语选择疑问范畴句法结构的演变链[J];汉语学报;2010年02期

10 戴庆厦;景颇语的连动式[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继伦;;高、低平调的不对称性和优选论的制约条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毓智;;语法系统的运作机制——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启发[J];语言研究;2009年04期

2 卢英顺;;从凸显看“了”的语法意义问题[J];汉语学习;2012年02期

3 周道凤;;管窥语言中的语法整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4 李巧兰;;河北方言中特殊语法功能的“X-儿”形式的来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高更生;“暂拟语法系统”修订刍议[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吴洁敏;;读《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7 蔡宝麟;简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J];运城师专学报;1986年01期

8 苏培成;《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小议[J];语文建设;1988年04期

9 冯永安;;“名词十方位词”之提法不合逻辑——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一点意见[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10 郑长生;《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二题[J];晋中师专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双云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浮现语法”与语法的浮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何洪峰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自然口语切入 探究关联标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明慧;论“教育语法”在中国德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李斐;陕西潼关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阳柳艳;龙胜苗族“人话”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4 杨银梅;陕西铜川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海洋;马山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3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63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