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尾“不是”的来源、功能及其词汇化
本文选题:“不是” 切入点:词汇化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本文讨论附着在句尾的"不是"的来源、语用功能及其词汇化问题。研究表明,附着在句尾的"不是"是核心功能表示确认的情态性成分,来源于"是……不是"肯否相叠结构,其源头是"是NP不是NP"正反问框架。"是……不是"正反问框架消解,句尾"不是"语音轻化、表态功能突显、尾部脱落引发的重新分析以及"是"的进一步虚化共同促成"不是"词汇化,但其深层动因是语用法的语法化,突出表现为"不是"在使用过程中互动性逐渐降低。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urce, pragmatic function and lexicalization of the "no" attached to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no" attached to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is the modal component of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core function, and comes from the "yes. No" structure. Its source is "NP is not NP" positive and negative questioning frame. "Yes. Not" positive and negative question frame is dispelled, sentence end "is not" phonetic lightening, stand out function is prominent, The reanalysis caused by tail exfoliation and the further vacuity of "is" jointly lead to "not" lexicalization, but the deep motive is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use of languag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gradual decrease of "no"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se.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CYY054)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W2015390)资助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_双+N_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2 潘俊婷;;论“干净”的词汇化与反词汇化[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4期
3 李晓钰;;“多/少+N”结构的词汇化及动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0期
4 赵云;;以“可是”为例探讨“可x”词汇化[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5 解竹;;词汇化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7期
6 应真箭,陈坤明;词汇和概念的影射关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年02期
8 丁喜霞;训诂与词汇史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5年02期
9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10 许云,樊孝忠,张锋;自动提取词汇化树邻接文法[J];计算机应用;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曹文;;对普通话同构异焦句的重音和句尾的初步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星;现代汉语隐喻簇的认知探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孟丽;汉语语法化的理论与实践视角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元;汉英视觉词汇认知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晓然;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洪涌;先秦两汉商业词汇—语义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永好;韩中复合词词汇化对比[D];延边大学;2012年
2 张营;面向信息处理的共现序列“把X”单位性质的辨认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田明敏;“甚至”类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程效;“顺手”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继龙;“在”的语法化与“V+在”类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从彩虹;“和”“及”“以及”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伍春;“X到家”构式的多角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胡庆英;六朝以来致使义组合“V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丁茂琴;“X着”类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飞来;“也+X”词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1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8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