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09 05:02
本文选题:网络流行语 切入点:语言传播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网络流行语突破了单一的网络社交平台,以碎片化的语言符号传播产生强大的舆论效应,并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它们多来自网络社区、新闻事件、影视话语和时政热点,生成方式主要有直接原创、旧词新用、方言谐音和仿词填句。网络互动平台的推广、传播主体的积极传播和传统媒体的强力助推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重要路径。
[Abstract]:Network buzzwords break through a single network social platform and have a strong public opinion effect through fragmented communication of language symbols and gain a certain right of speech.Most of them come from the network community, news events, film and television discourse and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They are mainly generated by direct originality, new use of old words, dialect homophony and parody words.The promotion of the network interactive platform, the positive communic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strong push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are the important ways to spread the network catchword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北方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青青;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鹏亮;中国网络流行语二十年流变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蒋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中的社交网络传播效果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丽峰;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4 任俊英;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7期
2 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v,
本文编号:1724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2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