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典籍译介的话语对等与跨语际实践探究
本文选题:非遗文化典籍 + 跨语际实践 ; 参考:《四川戏剧》2017年05期
【摘要】:非遗文化典籍的跨语际实践,不仅是一种文化传通与交流,也牵涉到文本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场域转换和文化对等要求。在非遗文化典籍跨文化实践的过程中,文化自信与政治正确性是首要的前提,同时,借用深度翻译等翻译技艺有助于文本在场域转换中实现文化对等。
[Abstract]:The interlingual practice of non-posthumous cultural classics is not only a kind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ut also involves the field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equivalence of tex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nationalities.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practi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olitical correctnes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requisites. Meanwhile, the use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in-depth translation can help to realize 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xt field.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KY2016YB412)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3BYY015)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西民族语言文化与译介研究基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虎;;拼音壮文推广的困境与反思[J];学术论坛;2011年04期
2 班空·团;杨玲;;翻译的转喻学:跨越翻译研究、人类学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学科鸿沟[J];文化与诗学;2010年02期
3 俞佳乐,许钧;翻译的文化社会学观——兼评《翻译文化史论》[J];中国翻译;2004年01期
4 钱中文;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1期
5 郝瑞,杨志明;论一些人类学专门术语的历史和翻译[J];世界民族;2001年04期
6 MargaretMilliken;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彩玉;;非遗文化典籍译介的话语对等与跨语际实践探究[J];四川戏剧;2017年05期
2 卢茜;何克勇;;翻译研究与文化人类学的共同视域[J];南方文坛;2017年03期
3 杨志明;;中华民族一体性辨析[J];思想战线;2017年02期
4 王晶;王伟;穆宝宁;;积极面对强势文化 寻求地域文化融合空间[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韦兰明;;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6 马戎;;如何认识“跨境民族”[J];开放时代;2016年06期
7 海路;;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变迁论[J];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05期
8 刘泽权;;两岸三地百年女性文学翻译史论构建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翻译;2016年03期
9 龚举善;;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社会期待视野[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10 李新;;陪同口译中的文化缺失补偿[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罗秋平;阻碍壮文推广的成因及对策初探[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01期
2 许 钧;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张萍;侦探文学在中国的两次译介热潮及其影响[J];中国翻译;2002年03期
4 陈秀;论译者介入[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5 阎纯德;“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命运[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4期
6 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8 覃乃昌;试论拼音壮文推行困难的基本原因──以广西武鸣县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春莲;傅晓玲;;文化典籍外译与文化自觉[J];语言与翻译;2010年04期
2 邓生庆;传统文化典籍的符号学特征与典籍阐释[J];哲学研究;1993年01期
3 李文革;中国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问题[J];外语研究;2000年01期
4 张辉;;中华文化典籍的翻译与传播[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中华大典》成功在望[J];图书馆;1995年02期
6 张亚玲;;从文化传真角度看古代文化典籍中骈句的翻译[J];文教资料;2009年28期
7 李明滨;近代以来外国对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与研究(下篇)[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菊子;;《水书·丧葬卷》出版[J];民族语文;2006年04期
9 杨国强;;《墨子》典籍外译: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学界动态[J];中国外语;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1756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5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