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大华语:全球华人的共同语

发布时间:2018-04-22 21:09

  本文选题:大华语 + 民族共同语 ; 参考:《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01期


【摘要】:大华语是以普通话/国语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大华语拥有多个华语变体,最重要的是大陆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港澳华语、新马印尼文莱华语等,北美华语正在形成,欧洲华语略有雏形。大华语的特点与汉民族共同语的推行历史相关,是"老国语圈"和"普通话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各华语变体既与国语/普通话的推广相关,也与它们身处的语言环境相关。大华语存在"继续分化"和"趋近趋同"两种走向,促进大华语"趋近趋同",重在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促进海峡两岸的语言文字协调;第二,推动各华语社区的交流合作;第三,开展全球视角下的华语研究。当前,"大华语"研究还处在"观念萌生、资料搜集"的初始阶段,下面还需要开展大量工作。
[Abstract]:Great Chinese is a common language of Chines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based on Mandarin / Mandarin. Great Chinese has many varieties of Chinese,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are Mandarin in mainland China, Mandarin in Taiwan, Mandarin in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Brunei Chinese in Singapore, Malaysia, Indonesia, etc.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North America is coming into being,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Europe is in its infanc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Chinese language are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mon languag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ld Mandarin Circle" and the "Putonghua Circle". At the same time, each varia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rel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Mandarin / Mandarin language.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There are two trends of "continuing differentiation" and "convergence" in the Greater Chinese language, which promot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Greater Chinese language, an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work in three areas: first,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second, to strengthen the work in three areas: first,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second, 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Chinese speaking communities; third, carry out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Greater Chinese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ncept initi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and a great deal of work needs to be don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ZD173)的支持
【分类号】:H1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祥和;南宁人说普通话拾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哈若蕙;电视大学普师班普通话课的开设[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王秀影;衡水人学习普通话如何消除方言色彩[J];衡水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师范类学生普通话不达标缓发毕业证[J];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05期

5 张贵州;提高师专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几点建议[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李贞;普通话训练中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J];台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7 赵则玲;论高师普通话的教与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8 齐元涛;香港中小学普通话教材中的用词规范[J];语文建设;2001年03期

9 马树春;广西大学生的“准普通话”现象[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10 陈山青;试论高校普通话语言环境的营造[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平;;香港普通话教育的现状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童效杰;;潮州市小学生普通话现状调查[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余恩秀;冯昀霞;;普通话强化培训实验研究报告[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海娜;;普通话沉浸课程增值效能及其提升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玲玲;;普通话口语交际网校构建[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丽梅;;关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普通话训练的多维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周洋;谢凌云;;普通话朗读流畅水平的客观评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步新娜;;天津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及教学对策[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宁;孟子厚;;长治普通话双字词的调形结构分析[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洪 华通;普通话再热香港[N];光明日报;2000年

2 副市长 魏耀民;学习使用普通话,促进构建和谐淮南[N];淮南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金柯;讲普通话,上海人还须努力[N];解放日报;2002年

4 记者 张冬素 实习生 池勤艳;会说普通话的浙江农民越来越多[N];浙江日报;2005年

5 薛霞邋张丰;为就业 普通话等级测试热榕城[N];福建日报;2007年

6 记者 柯杨;越来越多郑州人说普通话[N];河南日报;2006年

7 铁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玉梅;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教师普通话现状[N];铁岭日报;2007年

8 谢高飞 杨明远;导游强化培训普通话[N];张家界日报;2006年

9 李奎邋实习生 郑静;市民说普通话有点“拗口”[N];南充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熊子乐 关杰青;我市公务员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三级甲等[N];孝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陈潮忠;香港回归前后普通话使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安蕾;论普通话和粤方言的基本差异对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2 陆文颢;面向澳门旅游业的普通话教材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陈东芳;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咏梅;关于地方普通话的产生动因、价值及未来趋势的探讨[D];广西大学;2012年

5 刘利平;凉山彝族自治州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现状调查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秀梁;白族中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杨;昆明方言叹词、象声词、语气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易玉梅;深圳市某工厂农民工的语言态度与语言学习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雪锦;新乡市公务员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姚慧;粤语人群普通话态度语音的韵律特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8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88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