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3 07:50

  本文选题:语言变异 + 特别用语 ; 参考:《语文建设》2017年24期


【摘要】:正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发展使网络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时代所催生的网络语言也作为新的交际符号,进入了现代语言系统。网络语言是网络交际语境中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体式。网络语言没有脱离现有语言,与现实交际活动紧密联系,体现了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多元化功能。网络语言具有现实虚拟性,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专业术语、与网络服务领域关联的特别用语和论坛等社交网络中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the network deeply affects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fe. As a new communication symbol, the network language, which is born in the network age, has entered the modern language system. Network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form in the contex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a new language style. The network language is not divorced from the existing language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which reflects the pluralis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network language has the reality fictitious sex, mainly includes three kinds of types, namely the specialized terminology, the special term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network service domain, the social network commonly used words and symbols such as the foru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河北泊头职业学院;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第五届欧洲语言变异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丹麦召开[J];语言科学;2008年04期

2 王星;;网络语言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5期

3 李霞;;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郭继荣;李园园;王静;;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综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施春宏;语言调节与语言变异(下)[J];语文建设;1999年05期

6 丁崇明;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吴国华;语言的社会性与语言变异[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8 张辉;语言变异的本质与制约[J];福建外语;2000年02期

9 肖建安;论语言变异中的语境[J];娄底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敏;语言变异与公安语言的规范化[J];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密容;;网络语言试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美莺;;网络语言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一集)[C];2003年

3 许钟宁;;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厚广;;语言与逻辑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锦国 大理学院文学院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意来自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芮东莉;译介工作:永远的桥梁工程[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上海交通大学 张玉梅;语言正越来越“多中心化”[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赵强;言语魔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3 吴丽好;香港网络时代与华文二语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婷婷;浅析网络变异语言的类型及社会功能[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赫;英汉广告语言变异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3 刘晓宇;中英网络语言变异的人际意义比较分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4 郭士鑫;广告语言特点及偏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柏芬;网络语言的“符号”与“游戏”的二重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一凡;相声语言变异修辞及语境的探究[D];南昌大学;2016年

7 李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语言变异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8 吴学辉;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罗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变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10 黄丽群;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2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72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