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构建与隐喻叙事
本文选题:叙事 + 认知 ; 参考:《外语教学》2015年06期
【摘要】:从经典到后经典叙事学,小说文本的构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人类语言交际中重要的叙事手段,参与话语的建构。本文以小说为例,着重分析了隐喻叙事与语篇建构功能。
[Abstract]:From classic to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novel tex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A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way,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narrative method in huma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Taking the nove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aphorical narrative and discourse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多模态语篇的认知叙事学研究”(项目编号:13YJAZH049)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勇忠;;叙事视角与性别意识建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魏在江;;隐喻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3 谢有顺;;小说叙事的伦理问题[J];小说评论;2012年05期
4 桂永霞;;隐喻计算的“新三段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程秀峰;;爱伦·坡作品后现代性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陈玉洁;;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潘海军;;规约语境与审美变异——简评叶兆言抗战系列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明漫丹;;花非花——论施蛰存的《渔人何长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袁蓉;;19世纪美国哥特传统与爱伦·坡的《论厄舍屋的倒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杨丽荣;;“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9 梁承玉;;浅析劳伦斯小说《虹》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王亚瑾;;谈陈染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张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曾玲琴;张亮;;追寻禅意的人生和艺术的自由——评杰罗姆·大卫·赛林格的小说《西摩:小传》[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陈芳;聚焦研究—多重叙事媒介中的聚焦呈现[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洁;论《赎罪》中的不可靠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娜;“参与”与“超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写作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8 付一春;狄更斯与英国流浪汉小说传统[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云菁;空间寓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义信;;全信息理论:定义与测度[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2 钟义信;;“理解”论:信息内容认知机理的假说[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叶匡政;;语言的性别歧视[J];百花洲;2010年02期
4 姚双云;;“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报;2012年02期
5 李勇忠;;隐喻修辞策略背后的语言意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桂永霞;;语言的模糊性与(红)颜色及其隐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桂永霞;;英汉语言中植物隐喻、物化隐喻与性别歧视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3年07期
8 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9 杨宗红;;明清拟话本小说“掘藏”、“银走”、“悭吝”叙事隐喻[J];求索;2012年01期
10 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清雪;;另一半的“弟弟”——读杨邪小说《弟弟你好》[J];文艺评论;2006年05期
2 晓苏;;小说的情节组合[J];文艺评论;2006年05期
3 陈军;;论老舍戏剧与小说的文本沟通[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罗立群;;中国古代剑侠小说的发展及文化特质[J];文艺研究;2007年12期
5 尹丽丽;;唐侠义小说之流变及成因[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岳喜祥;;谈小说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环节[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9期
7 张坤波;;浅析《叔叔的故事》中元小说手法的运用[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6期
8 牛胜超;;商业植入的新宠——小说营销[J];信息网络;2009年05期
9 王新新;;对比:一种小说结构的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张永禄;葛红兵;;兼类小说的诗学观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波;唐岫敏;;自由和爱心——福斯特意大利小说对“国际主题”的发展[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郭长海;金菊贞;;南社小说概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邵维加;;论微型小说的外置情节[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杨金国;;唐代写梦小说叙事时间的个性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6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张立国;;茅盾小说的时事性[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金鑫;;茅盾小说的传播与接受[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汤哲声;;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坤宁;商战小说掀畅销新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叶向东;《家具商人》:商战小说的突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3 文学所 文波;文坛评说反腐小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杨贵山;浪漫小说经久不衰的秘密[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陆梅;反腐小说出路何在?[N];文学报;2002年
6 李光斌;2002年少年小说掠影[N];文艺报;2003年
7 阎晶明;小说需要一种气质[N];文艺报;2007年
8 钱秀中;《女同志》通过连载引发团购[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郭娟;三流小说的“低级趣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10 王光东;九十年代小说遗漏了什么[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苏晓芳;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斌;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D];兰州大学;2007年
5 董建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汪颉珉;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维莎;新世纪民工题材小说创作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亓雪莹;论“反腐小说”的叙事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韵佳;第二人称小说的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萱;论《礼拜六》小说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5 田甜;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化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行媛;论古代白话婚恋小说中的梦境描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芊s,
本文编号:2057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5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