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梁启超对日本“和制汉语”的引介

发布时间:2018-10-23 17:36
【摘要】:近代闭塞的中国随着清廷的日益腐化而逐渐淡出"文化输出国"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大学问家梁启超主张以日语为媒介研究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他总结《和文汉读法》,创办译书局和报刊,借以宣传西方思想,开化民智。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和制汉语"被引入到了中国并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急于寻求富国强民之路的梁启超对承载着西洋文明的"和制汉语"的引介是顺理成章的,每个被其引介的"和制汉语"都是梁氏思想的反应,这些新词汇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众的思想启蒙,推进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corrup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modern closed China gradually faded out of the status of "cultural exporting country" and was faced with seve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s. Liang Qichao, a great scholar, advocated using Japanese as a medium to study advanced western thoughts and theories. He summed up the Chinese and literary reading methods and founded a translation shop and a newspaper to propagate Western thought and enlighten the people. In this process, a large number of "harmony Chinese"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used in modern Chinese. Liang Qichao, eager to find a way to become rich and strong in the people, naturally introduced the "harmony system of Chinese", which carries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every "harmony Chinese" introduced by him is the reaction of Liang's thought. These new words promoted the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of modern Chinese people and promoted the social change and progress.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分类号】:H13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珊珊;;《新民丛报》创办动机与梁启超的近代国家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郑朝晖;;略论惠栋重构汉学的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龚郭清;论戊戌政变前康有为对君主专制政制的批判[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5 朱俊;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丽英;;方苞“义法”说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颜丙震;;“清代帝王多勤政”之原因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查昌国,吴海波;“中国思想史”教学中儒家边缘化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方晓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李春雷;;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基于文化传播视野的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小叶;;从康有为“两考”的不同反响看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丁日初;;师夷与制夷——清末国家现代化的教训[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6 夏晓虹;;“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8 毕苑;;汉译日本教科书与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9 赵利栋;;中国专制与专制主义的理论谱系:从戊戌到辛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郑大华;;论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4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2289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89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