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动结构动词认知选择条件之“心理期待性”
[Abstract]:The "autonomy" of verbs is not condensed in semantics, but influenced by context. It is one-sided to judge whether the verb can enter into the middle verb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the whole argument structure-event. It i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the use condition of the middle verb struc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hole argument structure-event. Only the event with high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can enter into the middl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2 余光武;司惠文;;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J];语言研究;2008年01期
3 李晔;;英语中动结构起源假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余丽娟;;英汉中间结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朱乐红;刘敏;;从最简方案看汉语中动句的生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余潇;;英汉中动结构对比与认知阐释[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5 杨凤仙;;古汉语“问”之演变——兼与《“问”之宾语演变探析》的作者商榷[J];古汉语研究;2009年04期
6 高育松;;二语接口现象习得中母语迁移模块说的实证检验[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7 杨永忠;;汉语中动句和作格化[J];对外汉语研究;2007年00期
8 林正军;王克非;;“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和语义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赵静;;三个平面语法观下的“NP+V起(O)来+AP”句式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姚媛;;“V起来”与汉语中动结构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刘辰诞;结构和边界:语言表达式的认知基础[D];河南大学;2006年
5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南潮;受事宾语提升的最简主义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付岩;英汉中动构式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杨宇枫;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孙翠兰;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蔡tq;汉语趋向范畴的跨方言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红;汉语中动句的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文斌;基于本体研究的汉语中动句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迪;现代汉语“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张燕俊;“V起O来”格式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智勇;汉语中动句的句法及其语义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蔡礼鸿;从句法分析的角度研究英汉中动结构[D];郑州大学;2011年
7 韩百敬;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毛书昌;“等”“等等”“什么的”的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子波;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戴婷婷;英汉中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何文忠;汉语和西日耳曼语中的附加语中间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蓓蓓;关于德语中间结构的基本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曹宏;;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5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界定[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6 徐盛桓;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7 司惠文,余光武;英语中间结构句法致使生成研究[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8 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9 曹宏;论中动句的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10 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老年人特有的心理期待有哪些[J];人人健康;2009年07期
2 张茜;;谈“查玛”舞蹈引发的心理期待[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刘宏娜;;从爱情喜剧的热播到观众的心理期待[J];大众文艺;2013年05期
4 杨保国;;老人特有的心理期待[J];人人健康;2012年17期
5 蒲金凤;;电视剧《神话》之生命图式探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章心仪;;吸血鬼形象转变带来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1年11期
7 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基于认知与语用的分析[J];修辞学习;2008年02期
8 李建凯;;假日节目的编排策略[J];电视研究;2004年11期
9 徐莉;;运用“心理期待”提高学困生的语文能力[J];文教资料;2006年36期
10 杨波;;预制语块心理表征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以汉语新词的英译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洪申我;;审美心理期待与文学欣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容有力;银发一族的特有心理期待[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蔡裕发;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N];甘肃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2368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6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