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接触性”时代到来:文本主导更替与文化变迁
[Abstract]:The dominant factor theory of text can explain a series of important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six factors of symbolic 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f opposites, which determine the tendency of text, and the social conflict of the three groups of factors will lead to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endency. The change of dominant tendency can also influence the general trend of culture and history.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 way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has brought about dramatic changes in sections. Contemporary culture presents three kinds of dominant deviations: poetry overwhelms referential, leading to "pan-artistry"; The nature of meaning is more than that of expressiveness, which leads to the "semaphore turn"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is more than meta-language,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ly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hypercontac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批准号:SKQY201631)成果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正兰;;论体裁指称距离——以歌词为例[J];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正兰;赵毅衡;;“超接触性”时代到来:文本主导更替与文化变迁[J];文艺研究;2017年05期
2 陆正兰;;论歌曲的意动性与互动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3 毛延生;;语言暴力的语用理据诠释[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任卫新;;词海钩沉(二十七) 二小放牛郎[J];词刊;2011年03期
2 王小盾;;论汉文化的“诗言志,歌永言”传统[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3 陆正兰;;“拟声达意”与“姿势语”[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治·格拉肖;汪信砚;李白鹤;;文本的功能分类[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伍国桃;;论网络文学文本形式的新变[J];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于东新;康相坤;;《科尔沁情思》:情思寓于合目的的文本形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朱喜奎;;谈文学文本的翻译[J];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5 王飞;;怎样进行文本解释[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9期
6 赵毅衡;;文本如何引导解释:一个符号学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范永康;;从文本形式走向政治——詹姆逊文艺“政治阐释学”的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瑛;对我国当代文本释义理论状况的反思[J];前沿;2002年12期
9 姜晓云;“文采所以饰言”——谈《文心雕龙》关于文本形式的分层[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邵冰华;;“非纸质”文本下的经典重读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戈;文本的价值与意义[N];文艺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刘颖;营销文本:让自家图书“跳”出来[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安徽 高伟;拒绝“附件大小限制”[N];电脑报;2004年
4 傅书华;“文本的历史”与“历史的文本”[N];山西日报;2005年
5 任进;核心问题突出 文本形式创新[N];法制日报;2004年
6 记者 周旭亮 通讯员 朱斌;“淡出”文本,,有所作为[N];淮安日报;2013年
7 西贝;将Excel的文本数字转换成数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王余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汪琴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1995-2004世纪之交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徐爽 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东亚语文学院;书文化走向屏幕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李杨;解读经典的方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志颖;文学彼岸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张冬梅;文本情感分类及观点摘要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肖;复杂背景下的文本定位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邓扬;美剧“粉丝”解码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刘帅兰;政府公共服务类文本汉译英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覃冬妮;幽默文本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5 罗艳;《阿嫫妮惹》口传与文本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6 刘金然;《再现英国移民》节译实践中的副文本书写[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7 樊亚玲;移动终端自然场景文本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俞飞;基于网络信息文本倾向性分析的领域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彦博;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赵超;视频检索中字幕文本的提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69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6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