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汉语话题和话题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7 21:15
【摘要】:本论文旨在词汇功能语法框架下对现代汉语中句首名词短语及其所在的话题结构进行研究。名词短语是语言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句法范畴,对名词短语的研究不能脱离对话题结构的探讨。从结构上对现代汉语进行系统的研究应追溯到1898年马建忠所著的《马氏文通》。1在书中,马建忠专门对名词短语进行了研究。而明确提出将动词前名词短语作为话题进行研究的则是赵元任。在1979年出版的《汉语口语语法》中,赵元任先生提出将对主语和谓语的研究转变为话题和述题的研究,这一主张凸显了汉语动词前名词短语话题功能。1976年,李呐和汤普森从类型学的角度汉语划为话题突显型(topic-prominent)语言,也引起了海内外学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关注和探讨。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汉语名词短语进行了深入复杂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学者在几十年前就已展开对名词短语的争论和探讨,但是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仍然没有达成共识。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现代汉语中出现的NP+NP+VP构式进行研究。依据名词短语与主句内谓词之间是否存在论元关系,从语用的角度来看,本文将这种构式中位于句首的名词短语分别称为句首论元性话题和句首非论元性话题。虽然这两种结构在表层形式上表现一致,但在句法描述和解释方面目前仍存在着显著差别。对动词前话题化名词短语的研究不能回避如何能够更好地区分话题和主语以及名词短语的生成方式问题。本文在话题和主语的区分问题上坚持主语是句法研究的概念,而话题是语用概念的立场。另外,针对话题结构的生成方式,在传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有的研究者坚持汉语话题结构的移位生成说,有的研究者坚持基础生成说,还有研究者则认为汉语话题的生成过程中两种方式都存在。和以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研究成果中的主张不同,本文没有纠缠于移位和基础生成之争,而是从功能结构和成分结构映射的角度对汉语话题结构进行新的描述和解释。话题结构中的话题化名词短语必然还要涉及到话题标记,尤其是介词。本文在详细讨论了话题和主语的区别、话题化名词短语的生成方式以及话题标记等相关问题后,接下来就句首名词短语的属性、话题结构的长距离依存、功能结构和功能不确定之间的互动以及句首非论元话题和话题结构,尤其是无动词结构和汉语悬垂话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的结论是词汇功能语法理论更适合包括汉语在内的结构非固定型语言的研究。本文所用的例句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料,此外还有少部分的古代汉语、日语、英语、俄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瓜拉尼语等。其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料有一部分是从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摘录的,一部分则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其他语种的语料均选自目前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中。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1)将词汇功能语法理论引入汉语研究,在目前国内的语言学研究中,在形式句法研究方面占主流的传统转换生成语法和在功能方面占主流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基础上,丰富汉语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今后汉语研究带来新的启发;(2)按照本研究在词汇功能语法理论框架内的分析,指出话题不是小句PRED值所要求的子范畴。这对目前学界内有些学者所主张的汉语并非是话题突出型语言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3)本研究将具有语篇功能的话题化名词短语在功能结构中赋予了REFERENCE属性,除了能够避免移位和基础生成观点之间的争论,还在功能结构中对话题和主语的关系进行了明示;(4)本研究依照词汇功能语法理论的观点,注意兼顾英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差异,对成分结构的分法并没有严格定义和要求,主张成分结构的表达应该以具体语言的成分结构特点为基础。具体到汉语来说,在对汉语中有关句式进行分析时,相对于采用二分结构,可能使用三分结构,甚至四分结构等可能更符合汉语句法结构的灵活性特点。(5)在论述话题结构的功能不确定时,提出底部独特性原则:即,话题结构的底部在小句内不能被共享,但可以和小句内成分存在功能上的指称控制关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46.3
本文编号:2425592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景泉;潘海华;;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句法生成的最简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03期
2 张克定;;汉语处所主语形容词谓语构式的认知机制和聚焦过程[J];现代外语;2016年01期
3 邓莹洁;;论“论_2”的话题标记功能[J];汉语学习;2016年01期
4 马志刚;孙青;;移位性特征与句首名词的句法/语用属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6年01期
5 吐尔逊·卡得;吾守尔·斯拉木;;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6 庞加光;;概念语义学视角下的形容词谓语自足性[J];现代外语;2015年03期
7 张谊生;;当代汉语名词的词义转换与功能扩展——以“热血、冷血”与“狗血、鸡血”为例[J];汉语学报;2015年02期
8 杨小龙;吴义诚;;论话题结构生成的线性机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9 陈山青;;湖南汨罗方言的话题标记助词“硬”及其语法化来源[J];中国语文;2015年01期
10 李艳惠;冯胜利;;“一”字省略的韵律条件[J];语言科学;2015年01期
,本文编号:2425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2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