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新词中英源外来词的借入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8:41
【摘要】:英源外来词是汉语新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英文交流碰撞、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产物。英源外来词历史久远,但对其研究却起步较晚,以时间为轴线的、系统的研究更是鲜见。本研究以近十年来(2008-2017)的英源外来词为研究对象,从27本权威辞书及权威学术出版物中穷尽性地筛选出其收录的英源外来词,总结归纳出英源外来词的分布规律,系统分析英源外来词被借入汉语的过程及各阶段特征。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穷尽性搜索,本研究共收集了 246个英源外来词。以Thomason和Kaufman的语言接触框架和Zuckermann提出的FEN(Folk-Etymological Nativization)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这些英源外来词的借入汉语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接触采用阶段、同化改造阶段和接续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外来词在每个阶段的特征。本研究发现,近十年来进入汉语的这246个外来词的年份分布较为均匀,且语义分布较为全面,涵盖了各种语义范围和领域。根据接触采用方式的不同,本研究将英源外来词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语音借词、语义借词、借形词和混合借词,这四大类又可以被分为十二小类。根据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在近十年来,混合借词是出现最多的外来词,语义借词紧随其后,借形词和音译词的占比相当,汉语对字母词的包容度日益增加。在同化改造阶段,为了让英语词语融入汉语,汉语对英源外来词的语音语义及字形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其中语音改造和字形改造最为明显,将原词由英语的发音系统和书写系统改造为符合汉语规则的词语,需要经过语音的增删替换和字形的替换。在语义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语义的扩大与缩小,以及语言情感色彩的变化上。在接续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外来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淡化并消失,还有一些外来词有着极高的使用频率,被语素化后成为了汉语中固定的造词元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3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红;;论英语借词的汉化及其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5期

2 郭鸿杰;韩红;;语料库驱动的英汉语言接触研究:以“被”字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3 吴福祥;;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4 王馥芳;;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变化研究与“新词”界定[J];辞书研究;2007年04期

5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6 郭鸿杰;从形态学的角度论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对汉语构词法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魏慧萍;汉语外来词素初探[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8 吴世雄;关于“外来概念词”和“外来影响词”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03期

9 吴格明;;论语言研究的三个层面[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0 钱乃荣;试论现代汉语的结构分析法[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本文编号:2703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703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9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