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国内外反义形容词研究综观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7-08-09 16:37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反义形容词研究综观及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反义形容词 综观 展望


【摘要】:近年来,反义关系研究正从词汇层面的静态研究向语篇层面的动态研究转型,其共现时所体现出来的横组合性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国内学界在该方面的成果尚显贫乏。本文立足于反义形容词,从反义关系的概念和本质、分类、不对称和标记现象、否定式以及共现等方面出发,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反义形容词 综观 展望
【基金】:“山东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资助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0.引言 国内学界对此重视程度尚显不足,研究成果贫乏。在西方,反义关系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亚里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反义形容词研究,力图呈现该士多德命题对立(propositional opposition)和范畴划分 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寻找研究空间,展望未来研的影响(Lloyd 1966;Ap0Stle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卢卫中;词序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国辉;;近三十年来反义词现象研究思考及非对称性反义词表征考察[J];外语研究;2008年03期

3 王立非;英语反义形容词的语义标记研究[J];外语研究;1994年02期

4 谢文庆;;现代汉语反义词的不均衡性[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3期

5 赵永青;词汇同现在语篇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1期

6 许蔚,王文斌;形容词反义词的可分级性与互补性的关系[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令香;;语言学视角下的古代农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2 刘利红;;英汉表年龄的反义形容词的用法差别及规律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3 张清;相对对照反义词[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4 李淑康;;英语反义形容词标记对立的原型效应[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王亚婷;;小议词语的感情色彩义[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李馨;;谈成语的语义变异及其规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高淑英;;词汇衔接在语篇中的作用[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周玉琨,曲娟;试谈同义词的系统性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苏珊娜;;解析网络词语的造词“密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涛;词汇函数的理论与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胡继明;《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阎玉文;《三国志》复音词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博;反义形容词有无标记与二语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吴元珍;英语层级反义词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睿华;英汉名词标记性对比研究及其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慧;语篇翻译中衔接手段的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付君;《韩非子》单音节反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燕;突显观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反义词非对称现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亮;语篇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毓智;《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5年02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文旭;认知语言学中的顺序拟象原则[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4 张弓;现代汉语反义词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5 石毓智;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别和联系[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6 庞林林;英汉语反义词异同刍议[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7 段汉武;英语中的反义词和反义关系刍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卢卫中;词序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秦洪武;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10 廖}凳,

本文编号:646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6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