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到宁乡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南长沙到宁乡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语言学 长沙方言 望城方言 宁乡方言 地图
【摘要】:本文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对湖南长沙到宁乡的方言进行调查和研究。全文一共分为6章。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以及长沙市、望城县、宁乡县的地理概况和语言研究现状,并呈现了3个方言代表点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第2章,分析古代四声和方言代表点声调的对应关系。古代平声清音字现在读阴平,古代平声次浊、全浊声母字现在读阳平,古代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现在读上声,古代上声全浊声母字大多数归入阳去,古代去声清声母字现在读阴去,古代去声全浊声母字现在读阳去,少数读阴去,古代去声次浊声母字一部分读阳去,一部分读阴去,古代入声现在读入声,其中次浊入和全浊入有少数字读阴去,个别字读其他声调。第3章,从声母看湖南长沙到宁乡方言的地理差异。以《广韵》各组声母的今读为研究对象,找出同组声母在不同调查点方言中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越往西边走,调查点方言的声母体现的湘语底层的特征越多,例如全浊入声字清化后保留送气音,保留了一组舌尖后塞擦音声母。第4章,从韵母看湖南长沙到宁乡方言的地理差异。以《广韵》各类韵母的今读为研究对象,找出同类韵母在不同调查点方言中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越往西边走,调查点的方言的韵母数量越多,情况越复杂。例如主要元音高化,鼻化韵数量增多,韵母混读增多。第5章,从词汇语法看湖南长沙到宁乡方言的地理差异。介绍了调查区域内一些称谓词、代词、事物名称的地理差异和一些特殊的方言现象,并且分析了这些差异和现象产生的原因。越往西边走,调查点方言词汇语法上展现的特征更多。例如马铃薯、零食点心等事物的说法增多,出现用“别”表示亲密、用“妹子”称呼男孩的方言现象。第6章,结论。从共时分布角度分析宁乡、望城、长沙一线的方言的历时发展情况。
【关键词】:地理语言学 长沙方言 望城方言 宁乡方言 地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3
-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内容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1-12
- 1.2.1 研究的方法11
- 1.2.2 研究的步骤11-12
- 1.3 长沙市市区方言概述12-13
- 1.3.1 长沙市区概况12
- 1.3.2 老派长沙方言音系12-13
- 1.4 望城县方言概述13-15
- 1.4.1 望城县概况13-14
- 1.4.2 望城方言音系14-15
- 1.5 宁乡县方言概述15-16
- 1.5.1 宁乡县概况15
- 1.5.2 宁乡方言音系15-16
- 1.6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的综述16-20
- 1.6.1 长沙方言研究文献16-17
- 1.6.2 望城方言研究文献17-18
- 1.6.3 宁乡方言研究文献18-19
- 1.6.4 地理语言学研究文献19-20
- 1.7 发音人信息20-21
- 1.8 调查条目21-22
- 1.9 符号说明22-23
- 2 声调的研究23-24
- 3 声母的地理研究24-35
- 3.1 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24-25
- 3.1.1 材料【地图 1】24-25
- 3.1.2 分析25
- 3.2 古代全浊入声字送气情况25-26
- 3.2.1 材料【地图 2】25-26
- 3.2.2 分析26
- 3.3 非组字与晓母、匣母 合口字分混26-28
- 3.3.1 材料【地图 3】26-27
- 3.3.2 分析27-28
- 3.4 知庄章组洪音今读28-29
- 3.4.1 材料【地图 4】28
- 3.4.2 分析28-29
- 3.5 知庄章组细音今读29-30
- 3.5.1 材料【地图 5】29
- 3.5.2 分析29-30
- 3.6 见组字今读30-31
- 3.6.1 材料【地图 6】30-31
- 3.6.2 分析31
- 3.7 次浊声母日母字今读31-33
- 3.7.1 材料【地图 7】31-32
- 3.7.2 分析32-33
- 3.8 影母字今读33
- 3.8.1 材料【地图 8】33
- 3.8.2 分析33
- 3.9 泥来母今读分混33-35
- 3.9.1 材料【地图 9】33-34
- 3.9.2 分析34-35
- 4 韵母的地理研究35-48
- 4.1 果摄元音今读35-36
- 4.1.1 材料【地图 10】35
- 4.1.2 分析35-36
- 4.2 假摄开口三等字今读36
- 4.2.1 材料【地图 11】36
- 4.2.2 分析36
- 4.3 蟹摄开合口存在一、二等 区别36-38
- 4.3.1 材料【地图 12】、【地图 13】36-37
- 4.3.2 分析37-38
- 4.4 蟹摄合口端系字今读38-39
- 4.4.1 材料【地图 14】38-39
- 4.4.2 分析39
- 4.5 蟹摄与止摄混读39-40
- 4.5.1 材料【地图 15】39-40
- 4.5.2 分析40
- 4.6 咸山摄韵尾情况40-43
- 4.6.1 材料【地图 16】、【地图 17】40-42
- 4.6.2 分析42-43
- 4.7 遇摄合口三等精组字读音43-44
- 4.7.1 材料【地图 18】43
- 4.7.2 分析43-44
- 4.8 遇摄与通摄、流摄 分混44-45
- 4.8.1 材料【地图 19】44-45
- 4.8.2 分析45
- 4.9 宕江摄与山摄合口一等字分混45-46
- 4.9.1 材料【地图 20】45
- 4.9.2 分析45-46
- 4.10 梗摄 开口三等字与宕摄开口三等字相混46-47
- 4.10.1 材料【地图 21】46
- 4.10.2 分析46-47
- 4.11 通摄 今读47-48
- 4.11.1 材料【地图 22】47
- 4.11.2 分析47-48
- 5 词汇语法的地理研究48-63
- 5.1 “土豆”的 说法48-49
- 5.1.1 材料【地图 23】48-49
- 5.1.2 分析49
- 5.2 亲属称谓语中语素“满”的 义项划分49-51
- 5.2.1 材料【地图 24】49-50
- 5.2.2 分析50-51
- 5.3 “伯伯”和“爸爸”的 语音形式51-53
- 5.3.1 材料【地图 25】、【地图 26】51-52
- 5.3.2 分析52-53
- 5.4 后缀“别”的 说法53-55
- 5.4.1 材料【地图 27】【地图 28】53-54
- 5.4.2 分析54-55
- 5.5 零食点心的说法55-56
- 5.5.1 材料【地图 29】55-56
- 5.5.2 分析56
- 5.6 用“妹唧”称呼 男孩的说法56-58
- 5.6.1 材料【地图 30】56-57
- 5.6.2 分析57-58
- 5.7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的 语音形式58-60
- 5.7.1 材料【地图 31】、【地图 32】58-59
- 5.7.2 分析59-60
- 5.8 被动句中引出施事的介词60-61
- 5.8.1 材料【地图 33】60
- 5.8.2 分析60-61
- 5.9 人称代词“我们”的 语音形式61-63
- 5.9.1 材料【地图 34】61-62
- 5.9.2 分析62-63
- 6 结论63-67
- 6.1 论文的总体结论63-65
- 6.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65-66
- 6.3 地理语言学启示66-67
- [附录 1]调查研究日志67-76
- [附录 2]致谢76-77
- [附录 3]参考文献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于恩;曾建生;;广东地理语言学研究之若干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甘于恩;;台湾地理语言学研究之我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曹志耘;;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民族语文;2010年06期
4 曹志耘;老枝新芽:中国地理语言学研究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5 王文胜;“蜘蛛”的地理语言学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本刊记者;王莉宁;;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7 北雨;;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中国语文;2011年01期
8 北雨;;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语言科学;2011年01期
9 北雨;;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10 彭泽润;地理和语言的启示——衡山南岳350个村子高密度的地理语言学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冯爱琴;地理语言学深化汉语方言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张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与中国地理语言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倩妮;湖南长沙到宁乡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黄欣欣;湖南宁乡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蔡燕华;中山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刘存雨;江宁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吴莉;泗洪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6 祁小芹;宿迁方言类型分布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芳芳;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东海方言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春秀;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徐州方言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6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