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网络语言编辑策略探讨
本文关键词:语用学视角下网络语言编辑策略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语用学 网络语言 出版 编辑 编辑策略 网络文学
【摘要】:语用学是语言学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语义"及"语境"。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社会思维结构的一种表现,其存在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文本尝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辑工作的特点,探讨语用学在网络语言编辑中的价值及其具体的编辑策略。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语用学 网络语言 出版 编辑 编辑策略 网络文学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网络语言是网络社交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思维内在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在青年作者群体中,网络语言被使用的频率很高。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义”与“语境”的科学。近年来,不少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司罗红;;网络语言规范化研究述评[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宋贝贝;路艳梅;;论网络语言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张剑平;刘波;;中文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探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郭孔生;;从互联网的发展看网络语言的趋势和动态规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3期
5 王君实;;对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李芳;;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李剑冲;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8 向友;网语构成及其规范[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金志茹;薛顶柱;李宝红;;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1期
10 杨绪明;;网络词语规范的原则与途径新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芬;《Doing Pragmatics语用学入门》简介[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2 第九届语用学研讨会会务组;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将在复旦大学召开[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3 ;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征文通知[J];语言科学;2004年06期
4 袁伟;;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5 谢朝群;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会议纪要[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6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福建师大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7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简介——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哲学与语用学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本刊记者;;全国语用学讲习班将在广州举办[J];语言科学;2006年03期
9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征文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定于明年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朱建平;;从语形学、语义学到语用学[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4 王佳音;;妙用指别语的“言外价值”——基于语用学的思考[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5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即将召开的会议[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夏中华 渤海大学文学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用学与哲学的内在关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毛延生;语用学研究要有本土文献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向明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困境求变”:语用研究的经济分析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李丹弟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词汇语用学:揭示词汇的认知语用属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遮诠与禅宗机缘性会话中否定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玲玲;科米萨罗夫的翻译语用学思想探微[D];燕山大学;2010年
4 吴芸;条件节“バ·ト·タテ·ナテ”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赵军;语用学论文摘要的互文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6 曲凡宁;中韩指示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陈瑾;民族认同的语用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健;新闻语体翻译的语用学方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曾玉洁;价格标示与价格词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叶仕燕;小说影射的语用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6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