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二语学习概念迁移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19:02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二语学习概念迁移理论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语言学 二语习得 概念迁移假说 理论维度 概念表征


【摘要】:本文首先从历时角度考察了二语研究理论的不同视角和发现,分析二语迁移研究理论视角的变化过程,进而讨论概念迁移假说的缘起及其研究现状。然后基于认知语言学对语言、认知、概念关系的讨论,提出"二语概念迁移理论框架"。从框架的维度和概念表征两个方面,论证该理论的认知语言学基础及其可行性。最后对该理论的应用提出几点启示。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二语习得 概念迁移假说 理论维度 概念表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中学生外语语言能力发展的系统性和差异性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众所周知,对于成人而言,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缓慢、艰难的过程,即使是非常有语言天赋的二语学习者也很难达到母语者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性”(Schachter,198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二语学者从语言本体出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二语学习者在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常辉;陈永捷;;普遍语法可及性新说[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2 葛现茹;;迁移研究的新进展——《语言与认知中的语际影响》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3 张会平;刘永兵;;英语词汇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动词搭配、类联接与语义韵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6期

4 张会平;刘永兵;;中国英语初学者的连缀句偏误与语法概念迁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萍;;基于UG的过渡语实证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2 常辉;赵勇;;冠词缺失与中介语句法损伤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3 张述娟;;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相关问题的综述——语言迁移·中介语·二语习得[J];理论界;2009年12期

4 刘士红;;语言研究中的“位”、“素”、“体”——兼及新术语“义体”、“义体兴替”的提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琴;;二语习得中的概念迁移现象探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侯晓舟;李洁;;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正迁移的模块心理学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杨冬梅;;英语写作的两种常见困境及消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6期

8 孙婷婷;;On Positive Transfer of Native Languag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J];海外英语;2014年15期

9 张浩群;;概念迁移理论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8期

10 赵敬欣;贾清贤;刘艳敏;;英语语法学习中母语负迁移问题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凤珍;L2(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会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概念迁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鹤;中国德语学习者篇章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孙冬慧;汉语EFL学生反向迁移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杨文星;汉、英本族语者时间思维方式对语言加工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侨骄;中国学生对名词复数的习得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杨莹;中国大学生英语过去时态标注的习得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3 孙爱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与语言习得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千映;母语迁移在中国学生汉英翻译过程中影响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张俊梅;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功能语类T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启豪;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与中介语句法损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汪蕊;语言迁移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杨华娟;中国大陆高中生英语冠词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杜邢辰;中国学生英语否定句式的习得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10 王瑜;中国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中空间概念迁移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合建,麦涛;UG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2 陆俭明;汉语句子的特点[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3 姜望琪;汉语的“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的普遍失败应归咎于功能语类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5 戴曼纯;普遍语法可及性三假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6 钱冠连;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

7 戴曼纯;UG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8 王文斌;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原则、参数、实验与方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初始重组[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10 常辉;屈折词缀的缺失与中介语语法的损伤[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翔;;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机制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孙立华;代丽新;;语言学教学的针对性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3 张悦;;互为促进 互相依存——也谈语言学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伴生关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Z1期

4 吕俊;建构翻译学的语言学基础[J];外语学刊;2004年01期

5 曲彦斌;论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5期

6 马应聪;张凯宇;;认知语言学的经典理论介评——兼评《认知语言学读本》[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宋晖;试论语言学中的潜显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赵伟;;语言学研究与翻译的对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赵红涛;;从言语的语言学看翻译的多相面对等[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唐秀伟;刘春宇;;《语言学基础理论》第2版中值得商榷的几个概念[J];理论观察;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晓时;民俗语言学20年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本文编号:646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6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