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有定直宾双宾句与可转换“把”字句对比

发布时间:2017-08-15 04:19

  本文关键词:有定直宾双宾句与可转换“把”字句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有定直宾 双宾句 “把”字句 话题 指称 频率


【摘要】:本文以有定成分"那(量)NP"作有定直接宾语和"把"字有定宾语的双宾句为例,对比有定直宾双宾句与可转换"把"字句语用上的差异,形式化为"SVO_1O_2"和"S把O_2'VO_1'"。分析O_2和O_2'话题性强弱和信息值高低差异;统计O_2和O_2'在语篇中的指称距离和指称保持度,阐明它们承前性和启后性的强弱差异;对比两句式的使用频率,运用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原理进行解释;从类型学视角对比汉语和其他语言标示话题和自然焦点情况、句法位置和语用功能的关系。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关键词】有定直宾 双宾句 “把”字句 话题 指称 频率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3YCX010)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有定指称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可在其他同类或异类实体中确定的特定实体,反之,则为无定指称。陈平(2004)指出有定、无定是语法范畴,提出汉语中“把”宾位置具有有定倾向,双宾句直宾位置具有无定倾向。②陈文考察论证了“把”宾位置的有定倾向,但未考察讨论双宾句直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志刚;;汉语双宾句中名词成分的题元角色、格位形式与语类性质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2 熊岭;;现代汉语名词短语的意义功能层级及其与有定性的关系[J];汉语学习;2013年02期

3 崔健;;指示词的复杂度与指称意义、句法功能的关系——以汉语、韩语、日语为主要样例[J];汉语学习;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新义;中国阿尔泰语系的语序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何继军;;《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禀诚;;新闻标题的分句隐含[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主谓谓语句的语义分析[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周敏莉;;新邵湘语的语气助词“去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虎;中亚留学生汉语话题句习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2 严尔玮;系统功能视角下中英儿歌语法隐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3 屈慧;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及其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雪;“有+VP”句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5 韩金玲;汉泰名词性短语语序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6 吴丕;汉语和日语句子话题显现形式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赵燕;吉尔吉斯斯坦学生汉语祈使句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8 王健;“NP都_2XP了,S”句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9 庄琪;“V(了)也就V了”构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10 邹林林;少年期孩子父母的批评言语行为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2 沈家煊;;《类型和共性》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1年03期

3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金立鑫;对一些普遍语序现象的功能解释[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5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6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7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8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9 刘丹青;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J];方言;2001年04期

10 石毓智;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关系[J];方言;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行 赵明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倪宏鸣;维吾尔语和阿美语语言特征对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素秋;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银花;;湖北安陆方言的双宾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2 林景雄;;双宾句异说[J];韩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汪化云;;双宾句的再认识[J];黄冈师专学报;1993年03期

4 谢俊涛;张其昀;;从“吃了他三个苹果”新说双宾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3期

5 欧阳珊;;英汉双宾句对比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1期

6 王慧兰;颜寒;;予取类双宾句形成动因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5期

7 汪国胜;大冶方言的双宾句[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8 延俊荣;双宾句研究述评[J];语文研究;2002年04期

9 王麦巧;谈谈表“称说”义的双宾句[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10 汪化云;黄冈方言中的类双宾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丹;认知视角下的双宾句式生成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文;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及相关结构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4 湛朝虎;英汉双宾句式的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琴;赤壁方言双宾句及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包梦瑶;现代汉语非典型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琳;三国佛经中的双宾句式[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馨茜;取得义双宾句的句法结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刘立凡;非常规双宾句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瑞琴;汉法双宾句对比[D];山西大学;2011年

8 张新红;构式语法框架下汉语非典型双宾句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沈君莉;现代汉语获取义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Tetunashvili Nino(陆雅晴);汉语与格鲁吉亚语双宾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6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76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