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味觉词语情感隐喻体验基础认知对比
本文关键词:汉越味觉词语情感隐喻体验基础认知对比
【摘要】:在言语表达中,抽象、模糊而丰富的情感大多数是通过隐喻实现的。情感隐喻主要依靠人的亲身体验而取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体验性视角对汉越日常语言中的有关基本味觉词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对比分析和论述。研究表明,人类对世界的共同认知及共有的身体体验使得在表达情感方面各种语言都具有较多相似性,而各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生活环境,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是情感隐喻差异的根源。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汉越味觉词语 情感隐喻 体验性
【分类号】:H15;H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1980年)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之后,认知语言学开始迅猛发展,并且成为新兴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认为,在人类生活中,隐喻是全球人类共有的普遍性认知现象,隐喻不但是用来表达思维联想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赖以思考、行动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广耀;;英汉语味觉词语情感隐喻认知对比[J];考试周刊;2012年08期
2 王寅;;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3 舒丽娜;;英汉消极情感隐喻体验基础认知对比[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李淑康;;哲学视域下的转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龚帆元;童艳丽;;从语言哲学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鄂州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欧飞兵;程坚;;体验视域中的英语文化教学阐微[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1期
4 吴克炎;;论隐喻认知与EFL习语习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李英月;;认知语言学与韩国语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6 陈道彬;;英汉句法结构顺序象似性的认知表征[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谢世坚;刘希;;概念隐喻视角下《李尔王》傻子角色的隐喻修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朱毅;赵江洪;;基于原型理论的汽车造型认知研究[J];包装工程;2014年06期
9 栗梦卉;;象似性理论指导下许渊冲《离骚》英译对比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杨莉;岳雪莉;;对俄罗斯电影《活着》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阳;;大学英语网考背景下跨文化语言能力及培养研究[A];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蒋东旭;;传播研究的起点:作为传播主体的人、人的认知与传播[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赵永峰;;体验认知视角下的传播研究——以CCTV和CNN索契冬奥会报道为例[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妍;满语多义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2 郜峰;现代汉语路径义空间介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3 尹超;事件原型衍生的自然交互设计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4年
4 黄樱;接受美学视角下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刘志成;英汉人体词一词多义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冯志国;语篇阅读的新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刘晋;英汉形容词的概念化及其对句法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向勇;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帅;鸠摩罗什译经述宾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施红梅;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名词短语关系化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小娜;语言哲学视域下的关联理论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孙作光;评价视域中的歇后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戈秀兰;情态范畴的多维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许英实;思君春夏秋冬[D];延边大学;2012年
5 张艳红;汉英饮食成语隐喻认知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娟;汉语情感话语的隐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靓;汉英味觉词语对比研究及相关教学策略[D];苏州大学;2013年
8 韦媛媛;汉泰语味觉词隐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9 李东娟;概念隐喻理论下的汉英网络语言对比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10 韩梦冬;韩中“话”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红;意象图式和隐喻的非命题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寅;;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潘震;;情感潜义表达的分类与情感文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4 林书武;《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5 刘宇红;通感现象的身体化特征[J];文史博览;2005年12期
6 曲占祥;;汉英“愤怒”情感隐喻认知的异同[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吴华;;汉语天气情感隐喻解读[J];消费导刊;2009年24期
8 刘丽华;李明君;;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晏雪;周晓玲;;中国隐喻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8年27期
10 李娇;;从意象图式看隐喻的构建与识解[J];考试周刊;2010年5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秀娟;英汉“中间阶段”情感的隐喻概念对比[D];延边大学;2001年
2 张靖华;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林影;从认知角度探究英汉情感隐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金星,徐玉娟;从隐喻式认知看情感隐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孙慧敏;试探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类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3 周梅芳;从认知的角度看情感隐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牛丽红,林艳;从概念理论看俄汉情感隐喻[J];外语研究;2005年01期
5 钟曲莉;蔡葵;;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的比较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赵芬;梅丽兰;;从合成空间理论看情感隐喻的认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1期
7 靳露;;英汉情感隐喻的动态网络系统[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8 岳好平;廖世军;;英汉“天气”情感隐喻解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武永胜;;从“喜悦是物体”的体验基础看情感隐喻的共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于婷;;英汉“愤怒”情感隐喻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丽;;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of Sad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王娅婷 陈俊 王华根;汉字字体本身即为一种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世军;基于认知互动观的情感隐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楠;汉日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卓亚迪;汉日人体名词情感隐喻异同剖析[D];湖北师范学院;2014年
4 张林影;从认知角度探究英汉情感隐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蔡燕茹;英汉学习型词典中情感隐喻的呈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6 郭燕;英汉恐惧情感隐喻表达的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李莹梅;英语中“悲伤”情感隐喻的类别和实质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8 李梦欣;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英汉情感隐喻意义生成机制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9 李松蔓;汉、英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岳琦;《红楼梦》中情感隐喻的英译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7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