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论清末民初“译名”讨论中的两个向度

发布时间:2017-09-09 14:03

  本文关键词:论清末民初“译名”讨论中的两个向度


  更多相关文章: 译名 本族语 国语 义译 音译


【摘要】:清季末年,伴随着西学的大量引入,新语词也"以混混之势"进入了中国,冲击了传统社会的表达方式和文法辞章,译名问题由此成为讨论的焦点。与佛经翻译时期的译名讨论不同,清末民初的"译名"讨论不仅有技法层面的探讨,更有语言学和符号学等学理层面的剖析。梳理《新民丛报》、《甲寅》、《民报》等杂志围绕译名问题展开的讨论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译名讨论明显存在着两个向度,其一是提倡借用汉语中现有词汇甚至传统古籍中的古词来"义译"西学"新名词",借以"存国文"、"端士风",其背后是传统思想与西学新思想的交锋、交流与冥合;其二是提倡顺应汉语自身的发展趋势,通过"音译"在汉语语言体系中创造出全新的指称,借以表达新思想,增加汉语的容受性,其背后是译者和思想家对如何科学地、系统地发展本族语的考虑。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译名 本族语 国语 义译 音译
【基金】: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项目“清末民初‘译名’问题研究”(15CYY007) 2015年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文学”(2015XWD-S0502)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译名”问题讨论是中国传统译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肇始于佛经翻译时期,并在20世纪初进入高潮。在西学被大量引入后,通过翻译所带来的“新名词”和“新文体”挑战了传统社会“因文见道”的思想,冲击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和文法辞章,如何翻译和引介新语词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徐道彬;《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王世华;;徽商收藏的文化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吴学满;;戴震对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宋凡;;略论五四以前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贾吉林;;姜亮夫先生楚辞研究方法浅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方盛良;;文化互动:“扬州二马”与“扬州八怪”——考察清代文艺发展的一个视角[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安尊华;;梁启超佛经目录学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张世英;;从“天理”到“人欲”,从“理学”到“实学”——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之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世英;;西方的“船坚炮利”对“东方睡狮”的震撼:西学的第二次输入——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之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封海清;;对改进孔学研究方法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佑新;陈龙;;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湘学渊源[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3 陈明利;梁芳;;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的哲学思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太原;;“文化评判上的大翻案”:20世纪3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下)[C];2011年

5 葛大伟;;精神谱系与价值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内在逻辑[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6 温庆新;;“文学自觉”只能是一种渐进反复的历史[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辑)——中国文论的直与曲[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7 胡孝忠;明清香山县地方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项云莎;戴震《方言疏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水平;论阳羡词派对苏辛的接受与发展[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锐红;杜诏及其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南;宋翔滙年媆[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甘渭;王廷陈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0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20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