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本文关键词:闽东方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闽东方言的研究,沿着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大方向,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研究重点,取得不同的研究成果。方言普查期重在进行田野调查以获得语料,而在方言的概况研究基本完成之后,探究语言规律、深挖语言事实则更为重要。基于闽东方言的发展现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第一是学理层面的研究,指向已经完成的变迁,从语言的接触融合看结构变迁;第二是社会层面的调查,聚焦正在进行的变迁,观察方言的使用频度与结构变迁的关系。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闽东方言 历史 现状 变迁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基于闽东三地的方言特征比较研究”(FJ2015B249) 国家语委项目“福建汉语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闽侯”(YB1501A002)
【分类号】:H177
【正文快照】: 描述语言的历史,洞解语言的奥秘,是人类共有的研究课题。语言缘何产生?汉语如何发展?方言怎样形成?诸多未知之谜,等待破解。一、关于闽东方言的界定闽语,最初自然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命名的根据;随着对闽语调查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闽语”的概念对外延伸至海南、台湾、汕头,甚至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重奇;福建语言文字研究概述[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2期
2 陈泽平;19世纪传教士研究福州方言的几种文献资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振兴;闽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5年03期
4 沙平;福建省宁德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9年04期
5 马重奇;福建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J];方言;2001年01期
6 陈丽冰;吴瑞文;;宁德方言的变韵及其历时意义[J];汉语学报;2014年04期
7 许宝华;汤珍珠;;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J];语文研究;1982年02期
8 戴黎刚;;闽东福安话的变韵[J];中国语文;2008年03期
9 汪平;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10 曹志耘;;汉语方言研究愿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姗姗;四部福安方言韵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杰立;;杨维桢等浙江诗人古体诗用韵特殊韵字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5期
2 闫淑琴;吕虹;;从苏州话的变异看方言保护[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钱毅;;宋代江浙诗韵的上、去声[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孙锐欣;;方言存在维度的探索与常州市区语言使用状况调查[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5 周赛红;;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林华东;闽语的形成及其与福建民系族群的关系[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7 吴姗姗;马重奇;;《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残卷与《安腔八音》手抄本韵部比较研究[J];东南学术;2012年01期
8 丁治民;李俊民、段氏二妙诗词文用韵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司徒尚纪;广东方言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景观[J];东南文化;1992年Z1期
10 陈泽平;;福州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姗姗;;《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音系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阮娟;三山叶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杜晓萍;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所撰福建闽南方言文献语音和词汇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伶;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香;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之福州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彩;海南西南闽语九所话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白彦;近60年来《方言》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周星君;《昭通方言疏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张康平;宋代温州籍文士诗文用韵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6 范俊敏;《张协状元》韵部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焦甜甜;四川、两湖、江西地区唐五代诗歌用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婧;《台湾十五音字母》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敏;关于老挝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社会调查及相关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春晓;加订美全八音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黎刚;;历史层次分析法——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7年01期
2 吴姗姗;马重奇;;《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残卷与《安腔八音》手抄本韵部比较研究[J];东南学术;2012年01期
3 梁玉璋;福安方言概述[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4 黄典诚;闽语的特征[J];方言;1984年03期
5 ;台湾省语言地图八幅[J];方言;1984年03期
6 梁猷刚;广东省海南岛汉语方言的分类[J];方言;1984年04期
7 郑张尚芳;;浦城方言的南北区分[J];方言;1985年01期
8 张振兴;闽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5年03期
9 沙平;福建省宁德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9年04期
10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J];方言;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逢帮;闽东方言北片音韵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2 吴姗姗;《福州方言拼音字典》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峰;闽东方言的形成、发展及对推广普通话的影响[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叶太青;;屏南代溪话声调说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袁碧霞;;闽东方言开口T嵲系睦凡愦蝃J];语言研究集刊;2012年00期
4 杨碧珠;闽东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在词形词义上的差异[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赵峰;;福安方言本字考释[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袁碧霞;;闽东方言支韵的历史层次[J];语言科学;2011年03期
7 叶太青;;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J];语言科学;2014年02期
8 郑智颖;;从《福州方言熟语歌谣》中探索福州方言颜色词的构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9 陈泽平;;闽东方言声母类化的优选论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杨云鹏;语文教学中的方言利用问题[J];福清师专学报;1981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玉璋;;福州方言[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碧霞;闽东方言韵母的历史层次[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逢帮;闽东方言北片音韵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2 胡育弟;闽东方言屏南土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叶太青;屏南代溪话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金洪;仙游话和厦门话、福州话词语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21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21026.html